摘要:秋日的阳光为重庆园博园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9月14日上午,“织锦缀园·同心共筑”科普活动在这里举行,土家族非遗代表性项目西兰卡普织锦技艺与巴渝园林的造园艺术完美交融,织就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映,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动人画卷。
秋日的阳光为重庆园博园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9月14日上午,“织锦缀园·同心共筑”科普活动在这里举行,土家族非遗代表性项目西兰卡普织锦技艺与巴渝园林的造园艺术完美交融,织就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映,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动人画卷。
科普活动现场。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主办,通过“学会+场馆+学校”三方联动的创新模式,打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平台。
科普活动现场。
彩线飞舞,织机声声。活动现场,数十张织架整齐排开。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屏息凝神,指尖在经纬间轻盈起舞。
科普活动现场。
西兰卡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少碧穿梭在织架间,不时俯身指导。她手指轻点经纬,演示着挑花走线的技巧。一时间,织架间弥漫着专注的气息,只闻织梭穿插的嗒嗒声、丝线摩擦的窸窣声。
科普活动现场。
“园林是‘地上的画’,织锦是‘手中的园’。”
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马川表示,西兰卡普的每一道纹样,都承载着土家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祈愿;而重庆园林的一亭一阁、一草一木,也体现着巴渝人民“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审美。希望通过这次“织锦”与“缀园”的对话,搭建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大众的文化桥梁,让非遗走进园林,让文化融入教育。
科普活动现场。
活动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全场跳起了土家族的摆手舞,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园博园中回荡。这一刻,传统文化的种子已随着欢快的舞步,悄然沁入每个人的心田。
重庆市园博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永红表示,作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重庆园博园正全力打造“科普+教育+文化”融合平台,接下来,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以自然为底色,和大家一起织就更绚丽的文化画卷、共筑更美好的生态家园。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