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被视为“黄金门票”的海外学历,如今却让留学生在国内就业市场举步维艰。地缘政治阴影下,公私企业对外国学位持有者疑虑重重,有人70次求职碰壁,有人400份简历仅获3次机会。当“间谍标签”与“996文化”双重夹击,海归们不禁质问:这张镀金文凭还值不值得?
欢迎和感谢各位朋友阅读、转发、收藏、关注和留下宝贵评论![鼓掌][作揖]
曾经被视为“黄金门票”的海外学历,如今却让留学生在国内就业市场举步维艰。地缘政治阴影下,公私企业对外国学位持有者疑虑重重,有人70次求职碰壁,有人400份简历仅获3次机会。当“间谍标签”与“996文化”双重夹击,海归们不禁质问:这张镀金文凭还值不值得?
海归留学毕业生在国内就业市场遭遇公私企业和部门冷遇
一、留学生曾经拥有的就业黄金入场券为何不香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5年9月12日报道,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美国大学的学位曾经被视为回国后获得理想工作的“黄金门票”。但现在许多人发现,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下下侵蚀他们的竞争力。
特朗普政府曾威胁要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这一威胁在6月初美国总统与中国领导人的贸易休战电话会议后被搁置,但这一事件加剧了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原本就存在的不确定性。
美国国务院大批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并对新申请人加强审查
在国内,一些毕业生发现他们的海外经历正在引起雇主的警惕,雇主们对在全球各地外国大学接受过培训的毕业生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由于父母要为高昂的留学费用买单,一些中国学生开始质疑现在出国留学是否还值得,尤其是在国内就业市场似乎更青睐本土人才的情况下。
24岁的巴里·连(音译,下同)来自中国东南部,他在美国学习了三年,获得了硕士学位。他原本梦想在华尔街工作,直到去年7月他的学生签证突然被美国吊销。
连出国留学前曾在中国的一所大学学习经济统计学,他的签证是根据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的一项遗留禁令被取消的,该禁令实际上拒绝向被认为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大学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发放美国签证。
这一举措使连在暑期实习期间被困在中国,迫使他投身于国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连表示,他向国有银行和金融公司提交了70多份申请,但都没有得到工作机会,大多数甚至没有通过最初的简历筛选。
连认为他在美国的留学经历阻碍了他进入公共部门,也让他在申请私营公司的职位时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战。“被卷入两国之间的争端让你感到无助,”连说。他的求职终于在3月份有了结果,他收到了上海一家私人投资公司的录用通知。
董小姐质疑中国留学生中有间谍,发誓永不雇用留学生的言论引发激烈争议
二、越来越多的回国留学生卷入间谍和偷窃技术案引起公私部门和企业疑虑
根据中国教育部和设在北京的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的数据,自2013年上任,每年的海归人数从约35万稳步增加到2019年的58万,2021年超过了100万。
尽管越来越多的外国学位持有者选择回国,包括私营和公共部门在内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并非专门排斥有美国留学经历的毕业生,但对外国学位持有者的疑虑却持续上升。
4月下旬,中国家电巨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永远不会录用任何海归,因为其中可能有间谍”。这一言论在社交媒体和官方媒体上受到批评,被认为是对海归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
这种对留学生的“间谍疑虑”来自一位杰出的私营企业领导人,尤其令人震惊。对于像连这样的中国海外毕业生来说,这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说自己已经感觉在中国的公共部门不受欢迎。
自2023年以来,包括思想最开放的中国东南部省份广东以及北京等主要城市在内的多个省份,已经禁止外国学位持有者报名参加“选调生”计划,这是一项政府招聘计划,旨在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政府和执政党的未来领导干部的培养对象。
根据中国全球青年峰会和主要在线招聘平台猎聘联合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同年,近一半的中国海外留学生试图进入国有公司或政府机构工作,因为这些地方提供“铁饭碗”,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具有安全性而受到青睐。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阿尔弗雷德·吴说:“公共部门对海外毕业生的欢迎程度越来越低,”他指出,广泛存在的国家安全担忧是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因为,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不少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被外国间谍机构引诱、胁迫或为获得奖学金而被招募并在回国后偷窃和出卖国家和企业秘密的案例,这充分说明海外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一直是外国间谍机被外国间谍引诱,胁迫并最终成为帮助他们收集国家和企业机密的对象。
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考研大军逐年增加
三、中国企业更加看重企业成本和雇员的实际能力
对一些中国雇主来说,雇用国内毕业生不仅意味着更少的安全担忧,而且他们成本更低,也更适合当地文化和市场。
上海的职业发展顾问袁欣表示,不少中国公司更喜欢更具“成本效益”的国内学生,他们被认为具有更强的职业道德,对当地市场的把握也更好。他说:“据我们所见,大多数完成一年制硕士课程回国的留学生确实没有很强的学习技能,他们的工作技能也一般,”
他袁欣指出,国内研究生课程的“筛选机制”比国外的更严格。在中国,学生必须通过竞争激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然后学习至少两年才能获得硕士学位。
根据中国领先的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的一项年度调查,硕士学位持有者长期以来在海归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去年占所有海归的近80%。
袁欣说,在西方国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受到高度重视,那里的毕业生“可能不太适应”国内的工作文化,在国内,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六天的“996”工作制很常见。
埃齐奥·段在美国攻读了学士和硕士学位,专业是传播学,他说在大约400份正式求职申请中,他只收到了三份录用通知。其他回国的研究生在网上也广泛分享了类似的经历。在美国学习了五年,专注于在中国私营企业找工作的段认为,国内“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工作压力”确实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但在美国学习了三年后愿意在国有公司工作的连说,他对国内的工作文化“不会很抵触”。但即使是最勤奋的中国海外毕业生也可能发现,很难克服国内雇主态度的转变。
因而,传播学专业毕业的段说:“我们六年前认为拥有的那些优势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是我真的没有想到的。”
来源:读行品世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