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岗位角度看,和核心业务关联弱的辅助性岗位容易先被关注。比如有些部门里设置的边缘岗位,平时工作量不饱和,又不是企业发展必需的“刚需”岗位,这类就可能在裁员时先被优化。
不少人觉得国企是“铁饭碗”,好像和“裁员”隔得很远。但真到企业需要调整人员结构时,国企裁员会优先考虑哪些人呢?
从岗位角度看,和核心业务关联弱的辅助性岗位容易先被关注。比如有些部门里设置的边缘岗位,平时工作量不饱和,又不是企业发展必需的“刚需”岗位,这类就可能在裁员时先被优化。
再看个人表现,要是有员工长期工作状态拉垮——布置的任务老完不成、还总出小差错,对团队氛围也没什么正向作用,那这类员工在裁员考量里也会排在前面。国企虽然讲人情,但也需要能干活、干好活的人,总不能一直留着不创造价值的。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企业转型时被淘汰的业务线人员。比如原本做传统制造业的国企,现在要往数字化方向转型,原来负责老生产线的员工,要是没办法掌握新的数字化技能、转不到新业务岗位上,也可能会面临裁员。就像有些老国企过去靠线下渠道,现在要做线上直播带货,不会搞运营、不会跟镜头的员工,可能就跟不上节奏了。
不过得说清楚:国企裁员不是“乱砍人”,是要依法来的,该给的经济补偿一分都不会少。而且很多国企会先在内部给员工调岗机会,真到没岗位能安排了,才会走裁员流程。
其实不管在什么企业,自己有“硬核本事”、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才是最稳妥的。要是在国企里能成为核心岗位的骨干,就算企业调整,自己的位置也不容易被动。
大家身边有国企调整人员的情况吗?你觉得国企裁员还会优先考虑哪些情况?或者对国企裁员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木子李一点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