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人快递、无人高空巡检……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经济成为被广泛提及的高频词,在打开新航线的同时,也激活了新场景,拉开了蓝天与陆地之间的竞速序曲。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病人生命垂危急需用血,却因道路拥堵,血液无法快速送达,生死时刻,人们不禁感慨:“要是能飞就好了!”
“这个愿望很快就能实现。”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总经理贺飞表示,目前,沈阳首条无人送血航线正在进行测试,预计4月首飞。
无人快递、无人高空巡检……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经济成为被广泛提及的高频词,在打开新航线的同时,也激活了新场景,拉开了蓝天与陆地之间的竞速序曲。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空域多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间。
不是高空,不是地面。这段中间地带,正在被抢占。各地纷纷出台规划,加紧布局产业、落地项目。作为航空大省,辽宁如何找好“低飞”的角度,“圈”出自己的空间?业内人士表示,找准“航道”、做好配套、创新场景缺一不可。
瞄准大产业
3月26日,友谊宾馆1号楼二楼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关于低空经济的专题讲座,吸引了来自全省的200余家企业、相关单位负责人近500人参加。
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申世英对会议室爆满既意外也不意外:“低空经济是当下的热门产业,辽宁不少地区、不少企业的心早就‘飞’起来了。”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路径。”主讲人——中国航空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科协航空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张聚恩在总结现场提问时如是说。在张聚恩看来,辽宁要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发展方向。完善的航空产业链条、厚重的工业基础就是辽宁的优势所在、方向所在。
“有整机、有发动机、有配套,这么全的航空产业链条,在全国都不多见。”张聚恩谈起辽宁航空时表示,在低空经济领域,制造和应用是两大市场所在。辽宁是中国航空产业的摇篮,在制造方面有大厂、大所、大学,优势天然、技术全面,要深耕优势,在研发制造上多下功夫。
优势在“大”,产业也要往“大”使劲才行。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总经理贺飞表示,低空领域并不都是消费型的“小家伙”,还有很多“大块头”。比如,我省企业正在研制的载重达10吨的无人运输货机,4座、6座的新能源飞机,它们能满足长距离、大载重的飞行要求,更适用于工业、培训、旅游、短途客货运等场景。目前,辽宁企业正在突破这方面的关键技术,这将是未来辽宁展翅低空的“大空域”。
找到“航向”,就要加快速度起飞。低空经济虽“路”在天上,但“根”在地上。基础设施是其飞得起、落得下的保障。
近日,一场关于《辽宁省通用机场建设规划(2024-2035年)》的专家论证会在沈阳举行。“沈阳有很多4座、6座的新能源飞机可以开展短途旅游和培训,这次规划是从省级层面对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保障,将助力辽宁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张聚恩表示。在小型无人机设施方面,贺飞表示:“年底之前,我们将在沈阳建设100个起降点,搭建空域网、航路网、设施网和信息网,为低空经济相关活动做好基础设施配套。”
拓展新场景
低空经济看似是向空间要效益,实际上是向现实需求要答案、向产业基础要潜能、向创新思维要增长点。
“相比消费类的应用场景,辽宁更多的是生产性应用场景。”申世英表示。
在国网辽阳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一台无人机正在充电,变电站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电塔、设备检查,都由它负责巡检。“过去,巡检靠老师傅‘望闻问切’,差不多半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危险的地方还无法攀爬。现在只需要一架无人机,只要两天,所有地方都能完成一次巡检。”工区主任郑楠笑着说。
类似的场景,在沈阳燃气系统也开始尝试。“未来,我们还可以探索在大型工厂、生产线、电力系统等场景开启低空应用。”申世英表示。
除了生产领域,应急管理领域也是低空经济适合覆盖的场景。“比如消防领域、医疗领域。”贺飞表示。目前,消防观测主要由高塔来完成,每个区域建立一座瞭望塔,在塔上安装摄像头来完成火情监测。相比无人机,高塔监测点位固定,对于起火点近处无法观察细致,且覆盖面有限。如果改成低空观测的方式,范围将更大、准确性将更强。“在新技术面前,很多场景是需要创造出来的。这就好比,要先有互联网才会有电商,有网速才能实现移动支付一样。”在贺飞看来,低空经济的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解决现实需求,一部分是开启新业态。
如今,在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总有一群年轻人不定期进行头脑风暴。“我们期待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开启一个从辽宁蔓延至全国的新业态。就像电商、就像外卖。”贺飞对未来充满信心。
“应用就意味着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全球首个RX1E-A双座电动飞机,新能源飞机已完全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长距离飞行。我们的飞机主要应用于教培和观光,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实现批量生产。”讲座结束后,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赵铁楠走出会场,指着远处的天际线意味深长地说:“空域一直就在那里,用好它,将为辽宁航空开启新纪元。”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