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央视访谈:深蓝用专利金奖回应恶意抹黑,踏实造车终获认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18:25 3

摘要:9月1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对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的访谈,回放央视镜头里的深蓝汽车,真有点儿车圈清流的意思。面对那些不怀好意的抹黑,他们没急着跟人吵嘴仗,反倒是不声不响亮出了专利金奖。这种实打实造车的态度,说到底,大家还是认的。

9月1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对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的访谈,回放央视镜头里的深蓝汽车,真有点儿车圈清流的意思。面对那些不怀好意的抹黑,他们没急着跟人吵嘴仗,反倒是不声不响亮出了专利金奖。这种实打实造车的态度,说到底,大家还是认的。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挂牌成为第100家央企,旗下深蓝汽车同步发布全新品牌定位。一个月内,这家“新央企”以技术突围、产业布局和全球化战略,展现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硬核实力。然而,伴随高光而来的,是深蓝S09上市次日即遭恶意攻击的舆论风波。面对抹黑,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在央视《经济半小时》中明确表态:“消费者和媒体若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我们欢迎;但歪曲事实、恶意攻击,我们坚决反对。”这番回应,不仅为深蓝正名,更揭示了行业“黑公关”乱象下,一家“老实人”车企的坚守与担当。

技术突破这事儿从来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那些金光闪闪的专利奖背后,往往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笨功夫”。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创新成果其实都是靠一遍又一遍地试、一次又一次地磨出来的。我们总是只看到成功那一刻的光芒四射,却常常忘了背后那份日复一日的默默坚持。

深蓝汽车这次拿下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靠的是他们那个叫“微核脉冲加热技术”的突破性成果,这应当是行业里值得记上一笔的大事。这项技术从原理到算法再到策略都做了创新:它利用电池在低温下内阻变大的特性实现自我加热,用高频脉冲矢量算法解决了车辆抖动问题,还结合了脉冲加热和余热回收的策略,把能源效率提了上去。哪怕在零下35摄氏度的极端低温里,它的升温速度也能达到每分钟4.5度,比传统PTC加热方式效率高出两倍多。到2024年为止,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超过58万辆车上,背后有50件专利做支撑,甚至还进入了欧盟市场——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认可了它的含金量。

这项成就的意义其实远不止拿了个奖这么简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就评价过,说它“真正攻克了电池加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更难得的是,深蓝还主动把相关专利组合开放出来,让整个行业都能用上,一起解决低温环境下的技术问题。这种“技术普惠”的做法,跟那些靠专利筑高墙、搞封闭的企业比起来,确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产品安全与智能这事儿,说到底是场长情的陪伴。

深蓝S09的推出,再次让我们看到技术落地的扎实步伐。这车搭载的5C超充技术,充电十分钟就能跑160公里,补能效率确实给力。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更是覆盖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高速ETC自动通行用起来特别省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做了行业内第三排100km/h多重碰撞测试,标准比美标还严苛1.56倍——这哪是达标啊,简直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安全标杆。

面对“电车不过山海关”这个老难题,深蓝直接甩出了数据:用了微核加热技术的车型,在北方寒冷地区销量直接翻了一番。更狠的是,他们在川西高原做了实测,零下25度的极端天气里,续航居然还能保持八成以上。说实话,这种硬核表现可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靠谱多了。

央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顶梁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主动扛起了“反内卷”这面大旗。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更是对员工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

长安集团旗下这家新央企深蓝,眼光确实放得挺长远,不光是盯着自家产品。他们主动把专利对外开放,还带动整个行业一起搞创新,这种格局还真有点“国家队”的风范。邓承浩说得特别实在:“企业之间要比谁更能创造价值,别老想着打价格战。”这话听着就跟那些新势力拼命烧钱抢市场的做法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野蛮扩张的老路,开始转向更注重质量的发展方向。深蓝的实践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只有真正把技术做扎实,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打磨自己,“中国智造”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赢得尊重。央视节目中提到:“汽车行业确实需要更多像深蓝这样踏实做事的企业——不炒作焦虑、不刻意制造对立,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说话。”

张观评述:恶意抹黑或许能一时遮住光芒,可技术的星辰大海终究会照亮前路。深蓝汽车靠着专利金奖、安全测试和用户口碑,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老实人”车企也能站稳脚跟——在这个浮躁的圈子里,他们不赶风口、不玩虚的,就踏踏实实跟技术较劲、和时间赛跑,一步步往前走。

#央视起底新能源汽车黑公关

#别让黑公关凉了车圈老实人的心

来源:张观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