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狄仁杰出生在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那时候唐朝刚稳定下来。他家在太原,是个官僚家庭,父亲狄知逊当过地方官,爷爷狄孝绪也做过尚书左丞,所以从小环境就挺好,教育资源不缺。
狄仁杰出生在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那时候唐朝刚稳定下来。他家在太原,是个官僚家庭,父亲狄知逊当过地方官,爷爷狄孝绪也做过尚书左丞,所以从小环境就挺好,教育资源不缺。
狄仁杰小时候就爱读书,特别专注,据说有一次家里门客被杀,官府来查案,大家都慌慌张张,他倒好,坐在门槛上继续看书,官差问他,他就说自己忙着跟古人聊天,没空搭理俗事。这性格后来帮了他大忙,让他能在官场里保持清醒。
长大后,他通过明经科考进官场,先在汴州当判佐,处理地方事务,表现不错,被推荐到大理寺当丞。那是大唐的最高司法机构,他在那儿审案子,一年处理一万七千多件案子,没一个喊冤的,这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武则天比狄仁杰大六岁,出生在624年,家在文水,本来是商人家庭,但父亲武士彟跟李渊起兵有功,封了国公。
她十四岁进宫,给李世民当才人,后来李治上台,她一步步爬到皇后位置。武则天这人手腕硬,能力强,但也干了不少狠事,比如为了权力,害了自己的儿子李弘和李贤,还用酷吏周兴、来俊臣他们搞恐怖统治,抓人审讯,随便定罪,好多无辜官员丢了命。
这段时间,唐朝朝堂乌烟瘴气,反对她的人不少。
狄仁杰进中央朝廷是679年,当度支郎中,管财政。那时候武则天已经和李治一起执政,叫二圣。李治死后,武则天掌权,先当皇太后,后来690年直接称帝,改国号周。狄仁杰这时候在地方当刺史,卷进过平叛的事,但没受太大影响。
691年,武则天提拔他当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职位很重要,他成了她的核心助手。武则天为什么信任他?因为狄仁杰办事靠谱,为人正直,不搞派系斗争。
有一次她试探他,说地方有人弹劾你,我告诉你谁是谁,他说不用,只要陛下觉得我没错就行,这话让她觉得这人可靠。
来俊臣这家伙是最坏的酷吏之一,狄仁杰平时批评他用刑太狠,来俊臣就怀恨,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被抓进牢里,当时的规矩是认罪就能免刑,他马上认了,但私下写信藏在衣服里,让儿子狄光嗣带给武则天。
武则天查了之后,知道是冤案,放了他,但还是贬到彭泽当县令。四年后,契丹闹事,武则天又把他召回,当魏州刺史,契丹听说他来了,就撤兵了。这名声帮了大忙,武则天又把他调回京城,当宰相,还赐紫袍金带。
从这以后,狄仁杰多次给武则天提意见,比如减兵,停运粮草到边疆,甚至劝她别宠信侄子武三思他们,得把皇位还给李家儿子。
武则天虽然没马上听,但后来还是召回了李显,立为太子。这事儿狄仁杰功劳不小,他用话术说服她,说儿子祭拜母亲是天经地义,侄子可不行。
武则天晚年叫他国老,不让他跪拜,这待遇在当时是顶尖的。两人共事几十年,狄仁杰帮她治理国家,武则天也给了他施展空间,但她那些杀亲生儿女、用酷吏的事,也让狄仁杰在朝堂上挺为难的,他得小心平衡。
700年,狄仁杰七十一岁,去世了。武则天听说后,停朝三天,哭着说朝堂空了,还追赠他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狄仁杰有几个儿子,长子狄光嗣、次子狄光远,他们后来也当官。关于遗物里的奏折,网上很多文章说狄光远整理东西时,发现一道旧奏折,是当年狄仁杰被陷害时写的,上面有武则天朱批“朝堂之上,与君推心”。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继续执政,但身体不行了。她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俩人搞得朝堂乱糟糟。
701年,她听了狄仁杰的推荐,用了张柬之他们当官。705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杀掉张氏兄弟,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
她移到上阳宫,同年十二月死,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叫则天大圣皇后,和李治合葬乾陵。
狄仁杰家族没受牵连,儿子们继续当官,狄光嗣当司府少卿,狄光远当卫尉少卿。后来中宗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来源:历史定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