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电子行业在AI浪潮席卷下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其数据中心收入环比增长5%,其中Blackwell架构产品表现亮眼,收入环比大涨17%,成为主要推动力。这仅是AI驱动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入分析行业脉络,四大核心领域正迎来爆发性机遇
近期,电子行业在AI浪潮席卷下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其数据中心收入环比增长5%,其中Blackwell架构产品表现亮眼,收入环比大涨17%,成为主要推动力。这仅是AI驱动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入分析行业脉络,四大核心领域正迎来爆发性机遇:
1. PCB:AI基建核心受益者,高端化与国产化双提速
AI服务器对PCB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价值量提升的核心在于GPU加速卡(需高阶HDI板) 和GPU模组板(需高多层通孔板)。这些部件必须满足高速、高频、高散热和高可靠性需求。
行业迭代加速,像COWOP(Chip-on-Wafer-on-PCB) 这样的先进技术因能提升传输效率、改善散热、降低成本,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据权威机构Prismark预测,18层以上高端PCB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7.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AI相关需求增速更可达20.6%。
这股高端化浪潮,正强力带动上游设备与材料国产化。高端PCB对覆铜板的性能(层数、电、热、加工)要求严苛,也催生了高精度钻孔(如激光钻孔)等先进设备需求。国内供应链企业迎来切入国际大厂供应链、实现产业协同的宝贵机遇。
2. 半导体:AI需求叠加国产替代,全产业链机遇凸显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高景气,中国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指数涨幅37% > 费城半导体指数14%)。核心驱动力来自两方面:
AI算力持续拉动: 推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需求激增。国产替代加速: 设备、材料、零部件等环节紧迫性提升。外部环境成为重要催化剂:美国对华半导体加征100%关税,虽对先进制程影响边际减弱(因已受限),但将显著加速成熟制程(如模拟芯片、MCU、CIS)的国产替代。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迎来抢占市场份额的窗口期。同时,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卡脖子”环节(如高端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设备,光刻胶、掩模版等)突破需求迫切。
内部资本运作活跃:IPO(如屹唐股份、摩尔线程、沐曦、长鑫存储)和并购整合(如富创精密、北方华创等案例)并举,助力产业升级和龙头竞争力提升。
展望下半年:
晶圆制造(FAB): 受益“China for China”策略深化(国际订单如PMIC回流)及国产算力需求崛起,中芯国际、华虹等头部厂商有望持续受益。关税政策进一步利好成熟制程国产化。设备: 聚焦高端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高壁垒、低国产化率环节。存储芯片(尤其HBM)发展亦带来增量需求。零部件/材料: 兼具耗材属性与扩产拉动,增长确定性高。3. 国产算力芯片:突破性进展,市场空间广阔
国产算力生态实现从模型到芯片再到代工的多环节突破。需求侧,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激增:
阿里:计划25-27年投入3800亿于AI。字节跳动:25年资本开支预计达1600亿(同比翻倍)。腾讯:25Q2资本开支191亿(同比+119%)。百度:25Q2资本开支38亿(同比+79%)。供给侧,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积极扩产整合资源。催化剂不断:
DeepSeek-V3.1发布,优化支持下一代国产芯片(如FP8精度)。英伟达H20芯片曝出安全风险遭网信办约谈,国产芯片安全性优势凸显,替代加速。政策大力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前景诱人:预计2029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3368亿元,复合增速超56%,其中GPU增速最快。2024年国产AI芯片出货量超82万张,市场份额已达30%,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4. 消费电子:政策+AI双轮驱动,结构性复苏
2025年上半年,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等政策红利和AI技术创新(AI手机、AIoT) 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呈现复苏态势。零部件与组装板块表现亮眼(营收同比+27.1%)。
市场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
智能手机: 整体出货平稳,但中高端机型(2000-3000元价位、折叠屏) 表现亮眼,折叠屏销量翻番。智能眼镜:AR眼镜全球增长40%(中国+28%);AI智能眼镜成为最大黑马,全球销量暴涨222%,中国市场增速更是高达454%!主要受益于Ray Ban Meta、小米、雷鸟等产品推动。展望下半年: 迎来新品发布高峰(华为Mate XTs三折叠、三星Galaxy、iPhone 17系列、多款AI/AR眼镜),叠加第四批690亿国债资金(预计10月下达)继续刺激,消费电子行业,特别是AI手机、智能眼镜(AI/AR)、AIPC等新兴领域,结构性机遇将持续。
总结:AI算力是核心引擎,驱动电子产业链全面升级;国产替代是时代主线,在外部环境倒逼和内部努力下正加速突破。PCB高端化、半导体全链条、国产算力芯片、AI消费电子,四大领域共筑电子产业新纪元,投资机遇清晰可循。
来源:暇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