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芝加哥大学1亿美元预算砍刀落下,人文专业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15:58 3

摘要:而就在,芝加哥大学的一则通知搅动了留学圈:先是宣布将重组合并文科院系,随后艺术与人文学院宣布将在2026-2027学年减少约一半系所的博士招生规模,并完全停止古典学、比较文学、中东研究等博士项目的招生。

作为全美人文社科领域的标杆,芝加哥大学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引发学界震动。

而就在,芝加哥大学的一则通知搅动了留学圈:先是宣布将重组合并文科院系,随后艺术与人文学院宣布将在2026-2027学年减少约一半系所的博士招生规模,并完全停止古典学、比较文学、中东研究等博士项目的招生。

社会科学学院也宣布,2026–2027学年将暂停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博士项目的招生。

图源:Chicago Maroon 侵删

这并非孤例,从波士顿大学暂停十数个人文社科博士项目,到俄亥俄州立法关停连续三年毕业生不足5人的本科专业,一场席卷美国高校的"文科收缩潮"正悄然蔓延。

01

芝大半数文科专业被砍

今年夏天,芝加哥大学艺术与人文部Division of the Humanities正在经历建校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图源网络 侵删

在招生暂停的消息公之于众前,艺术与人文学部已在酝酿一场重组,希望通过削减成本和合并部门来应对“历史性的资金压力”,将现有的15个系缩减到8个系。

6月14日,学院成立了五个工作组,由院系的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共40人组成,负责对院系结构、语言教学、博士项目评估、硕士及本科教育提出改革方案。

直到7 月,工作组成员仍然抱着能与校方谈判达成妥协的希望。

图源pexels 侵删

一个月后,8 月上旬,芝加哥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部主任黛博拉·尼尔森(Deborah Nelson)致信教职员工和博士生,宣布2026–27 学年学部内约一半博士项目(8 个系)将全面停招,另有7 个系缩减招生名额。

芝大缩招与停招名单:

●缩招: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东亚语言与文明、英语语言与文学、语言学和音乐系。

●停招:古典学、比较文学、日耳曼研究、中东研究、罗曼语言文学、斯拉夫语言和文学、南亚语言和文明以及视觉艺术。

校方的解释直白却残酷:在2亿多美元的预算赤字面前,"无法带来直接经济价值"的学科成了"减负"的首选。

而这背后,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科研拨款削减、校友捐赠征税、国际生签证政策收紧等多重压力的叠加——当财务危机成为绕不开的现实,理想主义不得不向生存需求让步。

芝加哥大学“砍掉”硕博招生只是美国人文学科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年来,美国已有数十所大学暂停了140多个人文社科领域硕博项目的招生。

图源网络 侵删

2021年,纽约大学不再招收英语系博士生,布朗大学暂停招收美国研究、历史学、政治学的博士生,阿拉斯加大学更是宣布一次性暂停39个人文社科领域的本硕博项目。

2023年,玛丽蒙特大学董事会决定,将逐步取消艺术、英语、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项目。

到2024年,波士顿大学表示下一学年不再招收人类学、古典学研究、艺术和建筑史等十几个人文社科专业的博士生。

02

文科还能学吗?该如何规划?

纵观全球各国的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略显残酷的所谓“事实”:文科正在走下坡路,文科生前路迷茫。

在2022年度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撤销本科专业名单,925个被撤销的本科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日语、教育学等文科专业高校撤销数量均位居前列。

图源网络 侵删

不少高校在2025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对部分文科专业暂停招生。这给本就兵荒马乱的文科生们又悬上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么,文科真的无用吗?当代文科教育真的失去价值了吗?其实,并非文科真的日薄西山,而是无法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人文艺术学科正在被边缘化。

从市场需求到社会价值,文科仍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关键在于如何精准规划,实现 “人文素养 + 实用技能” 的结合。

文科的核心能力 —— 逻辑思辨、跨文化沟通、复杂问题分析、人文共情 —— 仍是职场与社会的 “刚需”。

从实际需求看,多个领域离不开文科背景:法律行业需要法学专业的规则解读能力,企业 CSR(社会责任)部门需要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洞察,AI 伦理领域需要哲学、伦理学对 “技术边界” 的思考,甚至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研究岗位,也需要人类学、心理学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

文科也并非 “失业率高企” 的代名词。

图源网络 侵删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人文社科类毕业生就业率达 86%,其中公共管理、传媒、法律相关领域就业率超过 90%;国内智联招聘 2024 年报告也提到,“数字人文”“跨文化传播”“政策研究” 等文科细分方向的岗位需求同比增长 35%。

可见,文科 “能不能学” 的关键,在于是否选对方向、是否补足技能短板,而非学科本身 “无用”。

03

跨学科人才成招生与培养核心标尺

美国藤校和前30名校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兴趣和跨界能力,耶鲁官网中的那句口号:“社区与多样性、艺术与科学、创新与传统、计划与意外”,说的就是兼容并包的精神。

图源网络 侵删

"堵死一条路"的同时,高校也在"打开一扇门"——交叉学科的兴起,正在重塑留学申请的逻辑:

●芝加哥大学在裁撤冷门文科的同时,新开设了"气候与可持续增长"本科专业。这个隶属于物理科学院的专业,却要求学生同时修习气候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甚至"人文视角下的气候研究",目标是培养能从多维度解决全球议题的人才。

●莱斯大学2025年秋季推出的人工智能理学学士学位,不仅涵盖工程课程,还特意加入哲学伦理课,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思考"新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普渡大学的人工智能文学学士学位更具创新性,设在哲学系下,学生既要修哲学史、伦理学,也要学世界语言与社会多样性课程,把"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捏合成了新的竞争力。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文理学院下开设CS+人类学、哲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

●耶鲁医学院也有医学人文学科硕士项目,提供艺术、音乐、文学、戏剧、写作、哲学、历史等课程,增强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这些新专业的共同特点是:打破学科壁垒,让文科的"软实力"(批判性思维、伦理判断、跨文化理解)与理工科的"硬技能"(技术操作、数据分析)产生化学反应。

图源网络 侵删

美国大学的跨学科趋势,本质上是对 “文科实用化” 的进一步深化,也为文科学生的规划提供了清晰方向:

若计划申请国际高校,需在本科阶段主动积累 “人文 + X” 的跨界经历(如参与数字人文项目、辅修实用技能);即便选择国内发展,这种 “跨学科思维” 也能适配国内高校的新培养方案(如北京大学 2024 年新增 “政治学与数据科学” 双学位、复旦大学开设 “文学与 AI 创意写作” 课程)。

来源:雅思天后刘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