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时悄无声息,是过来人的默契与聪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21:11 1

摘要:就上礼拜,我们公司的老张,亲身示范了一把什么叫“走得无声无息”。

得了吧,高手退场,哪有敲锣打鼓的。

那动静,跟人间蒸发似的。

就上礼拜,我们公司的老张,亲身示范了一把什么叫“走得无声无息”。

下午五点半,打卡机“滴”一声,跟过去一万多个日子没半点差别。

他一手拎着那个表层都快磨出火星子的保温杯,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端着那盆半死不活的绿植,就这么消失在门禁后面。

连个屁都没放。

真的,我们那个几百号人的工作群里,连个“各位,我先溜了”的表情包都没冒。

安静得像服务器宕机了一样。

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那张嫩脸上写满了十万个为什么,悄悄挪过来问我:“哥,张总就这么走了?连顿散伙饭都没有,也太……凄凉了吧?”

我瞟了他一眼,心里直乐。

小年轻就是小年轻,看什么都像青春疼痛文学。

他管这叫凄凉,我们这些在职场这锅温水里煮了十几年的老蛤蟆,管这叫“体面”,叫“智慧”,叫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终极温柔。

你以为那热闹非凡的欢送会是什么?

是公司对你几十年奉献的感恩戴德?

别傻了,那充其量就是一场大型的、以你为主角的“集体尴尬癌晚期汇报演出”。

这场景我见得多了。

几年前隔壁部门的老王退休,那叫一个铺张。

部门专门拉了横幅,蛋糕订了三层,每个人排着队上去拥抱,嘴里念着万年不变的台词:“王哥,常回来看看啊!”

老王呢,也是性情中人,拿着话筒,老泪纵横,从当年进厂的愣头青讲到如今的两鬓斑白,听得底下几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眼泪汪汪。

场面感人吗?

太感人了。

可然后呢?

第二天,老王那个工位上就坐了个新来的“海归精英”,据说薪水是老王的两倍。

那个为了老王建的“退休快乐”群,除了第一天刷了99+的祝福,第二天就沦为了拼多多砍一刀的专属链接发布地。

你说这事儿,它荒诞不荒诞?

你以为是“人走茶未凉”,其实人家那边早就把新茶叶给泡上了,还是顶级的。

所以你看,老张这操作骚就骚在这里。

他把所有人的戏份都给删了,直接快进到大结局。

他不需要看领导挤出几句干巴巴的客套话,也不想听那些平日里可能没少在背后吐槽他的同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什么叫“依依不舍”。

他更不想在那个人声鼎沸的场合,被大家虚情假意地架上“功勋元老”的神坛,然后第二天再独自品尝从云端跌落的失重感。

这叫什么?

心理学上讲,这叫“预期管理”。

他亲手掐灭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给自己留了一条最宽敞的退路。

不麻烦别人,也不恶心自己。

而且,你真以为退休是画上句号?

错了,这是人生第二季开播。

当你的名字前面,不再需要缀上“某某公司总监”或者“某某单位主任”时,你才真正开始为自己活。

上半辈子,我们活在KPI里,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各种社会身份的套子里。

你的喜怒哀乐,都跟这张办公桌、这份薪水、这个职位深度绑定。

退休,就是解绑。

你不再是谁的下属,谁的领导,你就是你,是老李,是小王的爹,是孙子的爷爷。

你的人生价值,得重新找个锚点。

那些吵着闹着要走,恨不得开个全球告别巡演的人,心里多半还吊着对过去的那点念想。

他们怕的不是离开,是怕离开之后,自己就从一个“重要角色”变成了“路人甲”。

所以他们需要一场盛大的仪式来反复确认:“看,没了我,你们不行吧?”

可老张这种人,早就想透了。

他的视线,早就穿透了办公室的玻璃墙,看向了更远的地方。

可能是家里阳台上那几盆一直没空伺候的花,可能是那条念叨了十年的进藏路,也可能就是楼下棋牌室里那几个“三缺一”的老伙计。

他把琢磨“怎么告别”的时间,全用来规划“怎么开始”了。

这不比什么都酷?

职场是什么?

就是个流水的码头。

你我都是船,有船来,就有船走。

你走了,码头不会空着,马上就有新船靠岸。

这地方离了谁都照样转,你那点不可或缺的幻觉,还是趁早戒了吧。

所以,再看到有老同事一声不吭地收拾东西走人,别瞎感慨什么世态炎凉了。

那不是冷漠,那是过来人之间不必言说的默契。

他们用最安静的方式,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鞠了一躬,然后转身,一头扎进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没有KPI的江湖。

那个江湖里,有的是清晨的鸟叫,傍晚的落日,和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时间。

那才是真正的“搞事情”,不是吗?

来源:肉鸽岛PmJK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