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论坛将在北京市昌平区九华山庄举行。活动以“科技驱动种业振兴”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智能育种、数字农业、精准作业装备等前沿领域,搭建政产学研用深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论坛现场
9月1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论坛将在北京市昌平区九华山庄举行。活动以“科技驱动种业振兴”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智能育种、数字农业、精准作业装备等前沿领域,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
论坛由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主持,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韶民,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杜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于爱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雷海良等出席会议。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
会上,刘坚强调了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对种业振兴的关键作用;张正伟介绍北京相关发展规划与“北京经验”;雷海良阐述昌平区产业布局与招商决心,为论坛明确发展方向。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伟
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雷海良
论坛现场发布全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农作物表型机器人系列装备。该成果由赵春江院士带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攻克传感器阵列、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大田与设施环境下四类表型采集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论坛现场发布全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农作物表型机器人系列装备
随后,昌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家银宣讲区域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与投资机遇。签约仪式上,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农村局与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昌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金车国际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华夏硒草(北京)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首批项目签约,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昌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家银
论坛上举行一批项目签约
主旨报告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智慧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以智慧农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智慧种业装备创新、智慧种业发展的机械化路径,以及农作物表型大数据工厂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展开论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赵春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赵春江指出,农业技术经三次革命,当前第三次为智慧农业,融合数据智能、物联网与自动化装备。当前,中国面临小农经济适配难、农民老龄化挑战,未来未来需突破新能源、复杂地形算法优化等难题。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韶民
中央一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韶民表示:号文件支持智慧农业,目标是借数据、装备等提升农业效率,当前面临技术与需求错位、成果转化不足等挑战。农业数据分散、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虽有局部成功案例,但大田规模化应用待突破,需借鉴日美欧经验,未来要整合数据、创新模式、建标准,还计划举办创新大赛、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表示,围绕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装备应用展开分享,指出玉米去雄机采用钢索钢球定位或北斗导航替代人工,无人机与地面机器用于多作物授粉,小区播种机/收获机适配多行种植且需去边行。提及工信中心研发的智能检测系统成本仅为国外1/3,济宁试点小型白菜收获机等已应用。
国产装备性价比突出,但需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与农学结合,未来要优化智能检测系统、研发适配小农模式的装备。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杨敏丽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杨敏丽表示,围绕中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与国际合作分享,指出当前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智能农机广泛应用,但畜牧、水产等领域机械化率不足40%。国家借补贴、北斗等推动智能化,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覆盖29省,江西平台实现多场景应用。提及与FAO合作及在巴西、泰国的合作成果,带动当地农户收入升90%,并指出需解决小农适配问题,未来聚焦绿色化、数字化,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郭新宇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郭新宇表示,围绕“农作物表型大数据工厂”,介绍其按工厂化流水线模式,用无人机、无人车等设备结合多模态传感器,采集作物全生命周期数据并生成生长指标,支撑精准育种等研究。该成果获2021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已在多地部署,日均数据量1TB。提及不同采集平台的优劣势,指出当前需建标准化体系,虽已试用但设备成本高,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
此外,与会嘉宾还赴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天意农业昌平有机农场实地观摩,近距离了解技术装备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农业现代化与种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将推动我国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