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埃隆·马斯克近日抛出重磅战略:特斯拉未来约80%的长期价值将由人形机器人Optimus贡献。这一表态被视为特斯拉从电动汽车制造商向人工智能科技巨头转型的关键信号,但市场对此反应两极——投资者既期待其颠覆性潜力,又担忧当前业绩与估值的失衡。
埃隆·马斯克近日抛出重磅战略:特斯拉未来约80%的长期价值将由人形机器人Optimus贡献。这一表态被视为特斯拉从电动汽车制造商向人工智能科技巨头转型的关键信号,但市场对此反应两极——投资者既期待其颠覆性潜力,又担忧当前业绩与估值的失衡。
财务数据为市场疑虑提供了依据。据预测,特斯拉2025年盈利将同比下滑近30%,其无人出租车业务距离实现盈利仍需数年,且面临Alphabet旗下Waymo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对冲基金Telemetry创始人托马斯·索顿直言,机器人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研究体系,当前估值缺乏坚实支撑。
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速放缓成为特斯拉业绩承压的主因。自2023年以来,这一趋势持续恶化,但特斯拉的市盈率仍高达155倍,在美股“七巨头”中估值居首,远超英伟达的31倍。Horizon Investments分析师德米特里·什利亚普尼科夫指出,尽管市场将特斯拉视为增长型公司,但其营收已连续两年近乎停滞。
马斯克近期提出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将Optimus项目的成功置于核心地位——该方案要求特斯拉在十年内售出100万台AI机器人。盈透证券首席策略师史蒂夫·索斯尼克分析称,特斯拉的估值长期建立在对马斯克“将科幻变为现实”的期待上,Robotaxi革命尚未落地,转向人形机器人或是寻找新增长故事的尝试。
尽管争议不断,部分投资者仍坚持“马斯克信仰”。Horizon的什利亚普尼科夫表示:“投资特斯拉是公开市场中唯一能直接参与‘埃隆效应’的方式。”这种信心超越了短期财报数据,更看重马斯克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能力。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