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谁也未曾料到,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会在这片土地上发生。40年风雨兼程,晋江人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果敢气魄,以无畏的勇气冲破发展困境,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
40年前,晋江,是福建东南沿海的一个农业穷县,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贫困是这片土地上人们难以摆脱的命运枷锁。
但谁也未曾料到,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会在这片土地上发生。40年风雨兼程,晋江人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果敢气魄,以无畏的勇气冲破发展困境,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
从家庭作坊起步,逐步构建起纺织鞋服、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多元繁荣的产业集群。如今,晋江赫然屹立于县域经济百强之列,位列全国前三,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耀眼样本,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逆袭传奇 ,它的蜕变见证了中国县域经济崛起的伟大征程。
01、产业发展之路——爱拼才会赢的传奇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闽南歌谣,几乎就是晋江一路发展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高产穷县”,地区生产总值仅1.45亿元,人均GDP仅154元。
由于三面临海,土地盐碱化严重,晋江人难以靠耕作维持生计,只能远渡重洋,去往异国他乡讨生活。
1979年,晋江市陈埭镇的农民靠着海外亲属的资助,以合资的方式创办了“洋埭服装鞋帽厂”,就此开启了晋江的逆袭之路。
此后,晋江利用“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的特点,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率先走出了一条以股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1984年,仅陈埭镇的乡镇企业就多达700多家,成为福建首个“亿元镇”。
进入90年代,晋江纺织、造纸、食品等产业迅速发展,1994年开始领跑福建县域经济。这一时期,晋江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1996年蔡金埯创办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次年首创“白薯片”,很快一炮而红。同时,随着耐克等品牌在晋江设立来料加工鞋厂,耐克工厂撤离后留下一批制鞋技术工人,鞋企在晋江遍地开花,这些鞋厂最初走OEM代工路线。
也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晋江开始积极培育品牌。一大批代工企业成功由OEM商转型为自主品牌企业。晋江企业通过偶像代言、广告轰炸、体育赛事赞助、专卖店经营等途径,打造自主品牌,如安踏、特步、鸿星尔克、361°等运动品牌。2007年安踏体育在香港成功上市,此后掀起“晋江系”运动品牌上市潮,企业通过上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近10年,晋江企业依托国内大市场和奥运机遇,加快国际化步伐,如安踏集团先后收购意大利运动品牌斐乐、芬兰高端体育品牌亚玛芬。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走进晋江鞋服企业的生产车间,全自动切割机和智能生产线等现代化生产设备取代了往日的拥挤。此外,晋江还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投入上百亿元规划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02、产业布局逻辑——政策与市场协同作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顾名思义是无数的企业一起搭出来的。而要形成产业集群,前提就是要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主体,至于最后形成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政府可以引导,但是从企业集聚之初到最后形成之结果,往往谬之千里。
所以,晋江产业布局的成功,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协同作用。
从市场驱动上看,晋江产业主要聚焦三大逻辑:
1、立足传统优势,构建完整产业链:晋江从“村村点火、户户点灯”的乡镇经济起步,逐渐形成了鞋服、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并通过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强链补链,营造了链条完整、配套齐全、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如在超4000亿元规模的纺织鞋服产业中,构建了从原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到立体供应链的全产业生态。
2、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晋江各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如安踏、恒安等。这些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稳固的共富产业链。如在晋江产业链“根茎网络”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壮大。
3、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如三六一度打造5G智慧工厂,恒安集团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龙头大项目+领军人物+技术平台+产业基金”的发展路径,多维布局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等产业。
从政府层面上看,同样有三大核心:
1、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晋江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服务理念,推出“晋心晋力”营商环境品牌,通过党政企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等为企业排忧解难,还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企业家日,弘扬晋江企业家精神,助力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2、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产业发展:坚持“主导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工作就布局到哪里”的思路,实施科创人才集聚、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三才行动”,完善“引育用留储”全链条人才生态,还创造性地打造“人才飞地”,设立湾区“创意创新创造中心”和晋江(武汉)离岸创新中心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拓展发展空间,突破要素制约:大力推进盘活低效用地试点和园区标准化建设,破解要素资源限制,为民营经济腾挪发展空间,如策划生成194个园区标准化项目,签约入驻企业达到463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在一些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引导作用也要更大些。
03、产业发展现状——传统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目前,晋江产业呈现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鞋服、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管理提升等方式,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如安踏、舒华等品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取得了众多专利技术,并主导参与多项国家及团体标准制定。
2025年一季度,鞋服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7%、纺织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5%,晋江市纺织鞋服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9.4%,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3.9%。
数据显示,晋江目前已培育了1个超两千亿级(鞋服)、1 个超千亿级(纺织)和 4 个超三百亿级(建材、食品、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的产业集群,产生了15个 “国字号” 区域品牌、46 个中国驰名商标;市场主体超过32万家,拥有5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4000亿元,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税收、就业岗位占比都在90%以上。
晋江的综合经济实力也连续 31 年位居福建省县域首位,2023年,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三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四位。2024年,GDP百强县排名第三位。
来源:闽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