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封信,一个故事,一段情,讲述不一样的医患故事。用我们放心、顺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抚慰病痛,燃点希望。人文省中医,为您的生命与心灵护航。
一封信,一个故事,一段情,讲述不一样的医患故事。用我们放心、顺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抚慰病痛,燃点希望。人文省中医,为您的生命与心灵护航。
在绝望的缝隙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1个月前,卵巢癌晚期的陈阿姨因肠穿孔急诊手术,转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时,持续高烧、多脏器衰竭、无法脱机……白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监护记录。
那天夜班,梁雪妃护士正核对医嘱时,对讲机突然响起:“护士站,我是5床家属,医生说……可能撑不过今晚了。”声音带着哽咽、颤抖。
梁雪妃默默为家属穿上隔离衣。女儿的手指紧紧地抠着防护服袖口,仿佛这样就能抓住正在流逝的生命。监护仪的警报声中,陈阿姨的眼皮忽然颤动了两下,干裂的嘴唇嚅动着。女儿扑到床前,把脸贴在她掌心,泪水洇湿了蓝色的隔离衣。
那一刻,梁雪妃别过头悄悄抹掉眼泪——在ICU工作19年,她深知这样的“最后一面”意味着什么。
用专业守护尊严,用温暖传递信念
面对病情危重的陈阿姨,科室不仅给予严密的医疗监护,更努力让每一个护理细节充满人文关怀的温度。
陈阿姨身上管路众多,每一次翻身都要小心谨慎。护理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的翻身计划,确保管路安全的同时,也尽力让她保持相对舒适的体位。
“阿姨,我们现在要帮您翻一下身了,您放松一些,有我们在,没事的。”在每次操作之前,护士都会轻声告诉她。
口腔护理更是要格外用心的环节。严重的疾病使得陈阿姨口腔黏膜干燥,容易发生感染。护理团队不仅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为她进行口腔清洁,还特意使用了她女儿带来的那瓶她最喜欢的薄荷味漱口水。
那一缕的熟悉薄荷清香,仿佛能微妙地唤醒陈阿姨的一丝意识,有时就在那一瞬间,能看到她紧蹙的眉头微微舒展,仿佛嗅到了生活的气息。
在精心的医疗护理的同时,科室更关注着她的内心需求。得知陈阿姨日夜牵挂着家人,在征得医生同意后,护理团队拨通了与女儿的视频电话。陈阿姨虽无法言语,可当女儿的声音从视频那端传来时,那一刻,所有的牵挂化为心安,监测仪上的心率渐渐变得平稳而有力,像是被亲情稳稳地接住。
这一切,已不仅是护理,更是用专业与温暖点亮生命的信念。
即使折翼,也要优雅地落地
不久,陈阿姨因肿瘤再度陷入恶化。无创呼吸机面罩压出轻轻的淤痕,监护仪上的曲线越来越平缓。那天交接班时,夜班护士低声说:“家属要求转去社区安宁病房。”
在转院前,护理团队细心地为陈阿姨做了全身清洁,更换了干净的衣服,梳理好她稀疏的头发。大家知道,这不仅是一次转院,更是一次庄严的送别。女儿看着护士们轻柔的动作,泪水再次涌出,但这次是感激的泪。
消毒后的5床空荡荡的,只有阳光依旧每天到访。梁雪妃总会想起陈阿姨抬臂时输液管晃动的弧度,想起她憋着气也要做完最后一个动作的倔强,还有女儿握着她的手说“妈妈真棒”时,她眼底闪过的星芒。
或许,医学有时无法逆转生死,但我们让一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体面地拥抱过希望,让一个女儿拥有最后的告别机会。
护士手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ICU,我们见过太多来不及道别的遗憾,也见证过超越医学解释的温暖。每一次擦身、每一次调快滴速、每一句鼓励,都是在绝望的悬崖边,系上一根保险绳。
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用专业守护尊严,用生命温暖生命。
从陈阿姨的女儿办理出院手续时的声声感激中,我们体会到,这不是一场告别仪式,而是天使为天使举行的加冕礼。
供 稿 | 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梁雪妃、病人服务中心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杨晓雁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