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微信只剩2块6,连饭都吃不起,法院还让我报财产,是不是故意整我?”
“我微信只剩2块6,连饭都吃不起,法院还让我报财产,是不是故意整我?”
如果你也这么想过,请先别骂娘——这篇文章看完,你不仅能少交甚至不交罚款,还可能靠一份“穷得明明白白”的报告,让执行法官主动帮你协商分期。
首先要明确一点:法院向你发出《财产报告令》,不是因为它不知道你“没钱”,而是法律规定它必须这么做。
1.这是法定程序,不是选择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执行程序开始后,法院必须向被执行人发出《财产报告令》。这和吃饭前要洗手一样,是固定流程,不管你手上干不干净。它的核心目的,是获取一份由你亲笔签名确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财产状况书面文件。
2.“你说的没钱”≠“法律上的无财产可供执行”。
在你的概念里,“没钱”可能是指银行卡里没有存款。但在法院和法律的视角里,“财产”的概念要广泛得多:
现有财产: 存款、房产、车辆、股票、基金、理财、股权。未来一年内的预期收入: 工资、奖金、租金、分红等。债权: 别人欠你的钱,这也是你的财产。虚拟财产: 支付宝、微信余额、游戏装备、直播打赏收入等。其他财产权益: 知识产权收益、到期的保险金等。看到了吗?法院要的是一份全面的“财务检测报告”,而不是你口袋里有多少现金。
3.为你“自证清白”提供官方途径。
这张报告令,其实也是在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确实一贫如洗,那么如实、完整地填写并提交这份报告,就等于在法律上留下了一份正式记录,证明你当下的履行能力。这为你后续向法院申请认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俗称“终本”)打下了基础。
很多人觉得,反正没钱,报不报都一样,或者干脆随便填填。这种想法是对自己严重不负责。
《财产报告令》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按时报告、虚假报告或拒绝报告的后果:
1.罚款与司法拘留套餐。
这是最直接的惩罚。法官完全有权因你未履行报告义务,对你处以罚款,甚至是最高15日的司法拘留。你可能因为几万块的债务,换来半个月的牢狱之灾,得不偿失。
2.升级为“失信被执行人”。
不报告财产是典型的消极对抗执行行为。一旦被认定,你的名字将立刻出现在“失信人”名单上,出行、消费、子女教育等全面受限,就没有必要了。
收到《财产报告令》,不要有任何抵触情绪。你应该这样做:
认真对待,按时提交: 在指定的期限内,逐项、真实、完整地填写。没有也要写“无”: 即使某一项财产你确实没有,也要明确填写“无”,不能留空。主动沟通,展现诚意: 提交报告的同时,可以附上一份简单的个人情况说明,解释你目前的经济困境和还款计划。这不仅是履行义务,更是一次向法官展现你积极解决问题态度的绝佳机会。附财产报告表模版
《财产报告表》
案号:(202X)XX 执 XXX 号
被执行人:张三 联系电话:1XXXXXXXXXX
一、现金及存款
1. 微信零钱:2.60 元
2. 银行卡尾号 1234:余额 0.95 元(流水 2024.9.1-2025.9.1)
二、收入状况
2024 年 3 月起失业,无收入,现靠父母资助生活
三、不动产
无房产、无土地、无车位
四、动产
1. 手机 1 部(2021 年购,现值约100 元)
2. 笔记本电脑 1 台(2019 年购,现值约 200 元)
五、财产性权利
无股权、无股票、无基金、无知识产权、无债权
六、一年内财产变动
无
七、其他需说明事项
本人确无能力一次性履行债务,申请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分期还款,并请求依法屏蔽失信名单。
承诺:上述内容真实、完整,如有虚假,愿承担罚款、拘留等法律责任。
报告人:_______ 日期:202X年X月X日
来源:律眼观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