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我不行”的紧箍咒,只需要一句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12:12 1

摘要: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世界上最坚固的牢笼,往往是我们用“我不行”的念头亲手建造的。

◎图源Pexels

前些天,我去办理医保转移手续。一想到这事,心里立刻冒出一个念头:

“这么复杂的事情,我肯定不行,我办不到。”

这个声音如此熟悉,像一句自动播放的咒语。我要做短视频前,能听到:“我不行。”我要读书前,能听到:“我不行。”

但就在那一刻,我察觉到了它。我忽然发现——我的身体早已走在想法前面。

其实我已经站在医保窗口,正一步一步地跟着流程做下去。手续固然麻烦,但它自有路径,而我最终也顺利办完了。

(好消息是:我退休啦。我可以躺平啦~)

这让我停下脚步,回望那个瞬间:那个被“我不行”曾经困住的小姑娘,心疼不已。

◎图源Pexels

我意识到,“我不行”从来不等于事实。它更像一个瞬间念动的“紧箍咒”,将人困在原地,动弹不得。思维被锁死,感觉也变得麻木,与外界隔着一道厚厚的墙。

这时,旁人常常会说:“加油,你能行的!”

本是满满的鼓励,但对于那个困在咒语里的自己,这句话却轻飘飘地落不到心里。因为那一刻,需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情绪的降落伞”。

真正能帮上忙的,是一句能接住情绪的话。比如: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句话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触碰到那堵墙。内心被理解了,心暖了,注意力才可能重新转向眼前的人,重新有了回应的力气,心门才会敞开。

◎图源Pexels

“先连接情绪,再谈方法。”

这是我们常在咨询中说起的话,也是我那天送给自己的提醒。

而记录下这个瞬间,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真诚的自我对话,是在践行“先看见自己的情绪”;它也是一次对专业身份的确认,将日常的觉察与咨询理念融合。

我更希望,这是一种与外界连接的方式——去轻轻触碰到那些同样被“紧箍咒”困住的人,让他们感到共鸣:原来这也有人。

最终你会发现,当“我不行”的声音再次响起时,我们不必急着对抗它。只需先停下来,温柔地看见那份慌乱。

你会看见,自己其实早已在路上了。

◎图源Pexels

卡罗尔·德韦克是成长型思维 (Growth Mindset) 理论的提出者。她认为: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发展。

在公司,第一次单独负责一个项目……

在朋友圈,第一次筹备一次聚会……

想去新疆摩旅,但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

当面对这些事情,头脑中“我不行”的紧箍咒也随之响起,我们常常深陷其中,认为这就是终极事实。

但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可以用“我还没有掌握这个技能”来代替“我不行”。这种思维的转变,正是摘下紧箍咒的第一道曙光。

◎图源Pexels

你不必完美,你并非不能失败。很多人羡慕的“自信”,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而是敢于在不会时开始学习。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打破自我设限的魔咒,重启自由人生。

来源:心泉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