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看到一种说法,有人说要曝光你,他说得要是从头到尾没一句真话就该毫不犹豫,立马反击,该澄清澄清,该起诉起诉;但只要有10%的内容是真的,就不要想着反击了,越说越说不清楚,而且只要这10%被证实,剩下90%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了。只能期待时间和遗忘的力量了。
西贝的逻辑很简单:我们不是预制菜,预制菜是那种撕开包装热一下就能吃的,我们这叫前置处理,是半成品,还要继续加工的。
然后记者问:“鸡汤什么时候熬的?”
回:“早上。”
“那你熬完汤,鸡肉呢?”
然后厨师转身掏出了非即食复合调味料包——熬鸡汤还用鸡肉啊?料包加水就行了。
曾经看到一种说法,有人说要曝光你,他说得要是从头到尾没一句真话就该毫不犹豫,立马反击,该澄清澄清,该起诉起诉;但只要有10%的内容是真的,就不要想着反击了,越说越说不清楚,而且只要这10%被证实,剩下90%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了。只能期待时间和遗忘的力量了。
这次西贝和罗永浩的争端,西贝老板第一时间出来澄清,言之凿凿: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不光涉事门店公开菜单公开做法,出公开信,还让全国370多家门店开放厨房,让顾客和记者随便参观,还要现场直播厨师平时是怎么做菜的。
这种架势,这种底气,从上到下,从老板到厨师连都以为自己是卖得“半成品”,而不是预制菜。而这种看似自杀式的澄清,背后钻了现如今关于预制菜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有钻空子,搞程序正义的空间。
根据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的定义为: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西贝必败无疑?
按照这个标准,并不是只有加热一下就可以吃的预制菜,生的也可以是预制菜,只要有了工业化预加工有外包装,可以走贮存、运输及销售流程的都是预制菜。
而按照西贝直播的内容,羊排,羊肉串,烤鱼等等都是提前在工厂腌制好的,保质期一两年,做得时候解冻,烤箱烤一下,十几分钟就好——这是标准的预制菜。还有南瓜泥,西兰花,也经过搅拌,成型等预加工手续了,封在塑料袋里,贴上有成分、生产日期、厂家、保质期等等的牌子了,也属于预制菜。
由此可见这个西贝公司公关团队不是跳反了,就是专业性差得离谱的半吊子:公开信直播采访搞得挺热闹,可就是没人找一下预制菜的官方定义,罗永浩都不用找什么证据了,自己就全交代了。
别急,还有后续。
《通知》发出后,市场监管总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看到这里明白了吧,为何西贝公司一口咬死是“半成品”!钻了这个空子——一样的东西,从工厂出来的叫预制菜,从中央厨房出来叫“半成品”。
所以现在争论双方存在认知差距,罗永浩及广大网友认定前一种标准,西贝就该老老实实道歉,一边自杀式澄清,一边死鸭子嘴硬,属实看不懂;可在西贝眼中,我这是从中央厨房出来的“半成品”,必须维权,起诉。
可贾老板忘了,他开的是饭店,服务的是广大顾客,不是扣字眼的公关团队,这么搞其实是在舍本逐末——官司也许能赢了,客人已经走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还是呼吁,赶紧把预制菜这个窟窿堵上吧,不然问题以后会层出不穷的。
来源:黑水尤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