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风波:品牌焦虑背后是客群信任与价值共识之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1:59 1

摘要:一场围绕“预制菜”的舆论风波,将餐饮巨头西贝与“科技狂人”罗永浩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场由微博吐槽引发的争议,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升级,演变为一场关于行业真相、消费信任与商业模式的激烈交锋。

一场围绕“预制菜”的舆论风波,将餐饮巨头西贝与“科技狂人”罗永浩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场由微博吐槽引发的争议,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升级,演变为一场关于行业真相、消费信任与商业模式的激烈交锋。

事件的导火索是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对西贝的公开批评。他直言,自己时隔多年再次光顾西贝,却发现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高昂,体验感极差。他呼吁国家立法,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这条微博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千万。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作出回应。他召开媒体沟通会,坚决否认罗永浩的指控,强调西贝所有菜品均非预制菜,并宣布将公开全国370多家门店的后厨,邀请消费者实地参观。贾国龙更是连用三个“一定”,明确表示将起诉罗永浩,态度强硬。

为了进一步自证清白,西贝随后发布了一份长达42页的公开信,详细阐述了罗永浩当天消费的菜品的烹饪过程,并开启后厨直播,实时展示操作流程。与此同时,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华与华董事长华杉等业内人士也公开表达了对西贝的支持,使得这场争议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罗永浩并未因此退缩。他在西贝回应后的24小时内,连续发布30条相关微博,并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表示已做好迎接官司的准备。在直播中,他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将预制菜当作现做菜品售卖、隐瞒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者的关注点不仅限于预制菜,还延伸到了价格问题。罗永浩当天消费的账单显示,5人用餐、15道菜,总计830元,人均166元。其中,33元一份的花卷、46元的儿童餐、69元的豆腐汤等价格引发了广泛讨论。西贝以“干净、营养、服务好”著称,但此次风波却让不少消费者对其性价比产生了质疑。

舆论场上,观点分化明显。一部分网友支持罗永浩,认为他敢于揭露高端餐饮的“伪装”;另一部分则支持西贝,认为连锁餐饮使用中央厨房和半成品是保证品控和效率的必要手段;还有部分理性声音提醒,真正的争议焦点在于餐厅是否做到“价格与价值相符”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然而,在情绪化的氛围中,这类理性讨论显得较为微弱。

预制菜一直是公众的敏感话题,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是否使用预制菜本身并非唯一问题,但一旦与“预制菜”挂钩,就容易引发信任危机。西贝甚至一度推出“罗永浩同款套餐”借势流量,却无意中将品牌风波推向了高潮。

这场争议的根源在于“预制菜”概念的认知差异。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通知,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制作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畴。西贝以鱼香肉丝为例解释称,如果菜品在中央厨房炒好、冷冻后到门店加热,则属于预制菜;但如果肉丝在中央厨房处理后,烹饪、下料等流程均在门店完成,则不属于预制菜。西贝试图在“标准化”与“现制感”之间找到平衡。

然而,在消费者看来,这种区分显得过于复杂。他们期望的是高价消费后,能获得食材新鲜、现洗现切、充满“锅气”的现场烹饪体验。任何形式的“非现场完整制作”,都可能被归入“预制菜”的范畴。

餐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落差,让西贝等品牌在面对质疑时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们极力撇清“预制菜”标签,生怕触动消费者对“现制体验”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资本市场上强调“中央厨房”与“标准化”的价值,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

过去,餐饮行业长期面临租金、人工、食材三重成本压力。标准化运作既能保证门店出品稳定、减少食材损耗,又能直接降低成本。数据显示,使用预制菜后,餐饮企业整体成本可下降8%。这一数据推动了行业集体向产业链上游发力,构建标准化产业链成为餐饮企业的一致选择。

西贝同样面临成本压力。贾国龙透露,西贝今年上半年利润率不足5%,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别占30%多。在面对高价质疑时,他直言“真不贵”,并邀请质疑者查看西贝近五年的财务账目。但消费者并不关心这些数据,他们只关心菜品是否物有所值。一旦与“预制菜”挂钩,价格质疑就会被放大。

罗永浩的吐槽之所以能让贾国龙如此紧张,在于它戳中了西贝的“中年危机”:品牌定位模糊、增长受限、与消费者期望错位。人均上百元的消费水平,让西贝稳居高端正餐行列,却与其家常化的西北菜品形成矛盾。价格质疑因此难以消解,而“预制菜”标签更成为直接的宣泄口。

2023年,贾国龙为西贝定下了2026年完成IPO、成为市值千亿上市公司的长期目标。今年是西贝实现IPO的关键一年。2025年,西贝莜面村获得战略投资,为上市持续铺路。然而,这场争议却给西贝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西贝的核心客群是带娃家庭。2024年,西贝儿童客流超过640万人次,儿童餐已成为西贝的新标签。2025年暑假,西贝家庭带娃客流突破230万,同比上涨25%,累计售出超过400万份儿童餐。在2019年到2022年间,西贝儿童餐营收增长415%。直到2025年初,西贝累计售出4000万份儿童餐、服务家庭客流超2亿人次。

西贝一直希望将自己打造成Z时代和α世代的家庭餐厅,儿童餐是西贝门店内食材最健康、营养最丰富、毛利最低的产品。这类消费者愿意为更高客单价买单,核心诉求是“孩子吃得营养、吃得安全”。但预制菜在公众认知中,始终与“速食”、“添加剂”等负面标签捆绑,这与西贝长期塑造的品牌价值完全相悖。

除了预制菜,罗永浩对西贝的指控还包括价格问题。29元3个鸡翅、69元一份豆腐汤、69元一份小黄鱼儿童套餐等单品价格反复引发消费者热议。但真正让西贝陷入被动的,从来不是“贵”本身,而是消费者对西贝的付费预期是为餐食现制品质、干净卫生买单。当这份“溢价”与“预制菜”绑定时,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共识被彻底打破。

对贾国龙而言,“预制菜”不仅影响消费群体,更动摇品牌溢价的根基。一旦核心客群对“西贝=安全健康”的认知崩塌,品牌的立身之本也将动摇。然而,无论西贝如何解释与自证,只要这场风波持续发酵,消费者对于西贝和预制菜的链接就会越来越深。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