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条巨型皇带鱼躺在浅滩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它的身上显现出了蓝色和紫色的金属光泽,体侧还有很多蓝色的条状斑纹,就像有人拿荧光笔画上去的一样。腹部的两条鳍条和背部的背鳍都是红色的,总体算是很鲜艳的一条鱼。
信息来源于日本経済新聞,だいち災害リスク研究所,LiveScience,PSU Sites。
让日本人瑟瑟发抖的鱼出现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条皇带鱼被冲到浅滩的视频,因为发布者明显是搬运的,我不确定原作者就没有标注出来了。
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条巨型皇带鱼躺在浅滩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它的身上显现出了蓝色和紫色的金属光泽,体侧还有很多蓝色的条状斑纹,就像有人拿荧光笔画上去的一样。腹部的两条鳍条和背部的背鳍都是红色的,总体算是很鲜艳的一条鱼。
有人蹲在旁边对皇带鱼指指点点的,刚好以他作为参照物,可以发现在这条皇带鱼的宽度明显比这个成年男人的大腿粗多了,估摸着能有整个人的宽度那么夸张。估计这起码也是2~3米级别的个体。
而这种长度在皇带鱼里算“小卡拉米”了,作为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这种鱼的最大体长可达11米,大约是长颈鹿身高的两倍!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其体长可达17米,不过大多被冲上岸的个体都在4~5米左右。
在日本的民间神话中,皇带鱼被称为“龍宮の使い”,皇带鱼体型巨大,形似丝带,银光闪闪,其外形非常符合日本神话中“龙宫”使者的形象。
人们相信当这种鱼出现在浅海或者是被捕捞到的时候,那就是大地震还出现的前兆!因为这时候海底的龙宫发生了异变,于是它就被龙宫派来给人类通风报信。
在神话里虽然干的是好事,但因为带来的是坏消息,所以它们视为不祥之兆。
日本人自己论证
然而这样的说法其实只是迷信,日本人自己都去考证过了。
东海大学和静冈大学的研究小组一开始对这个说法是持有保留观点的,甚至是有点期待的。东海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项目副教授、该团队成员折原义明表示:“我们认为,如果能够证实并理解其中的联系,也许将为防灾提供有用的信息。”
于是他们走访各地将过去90年间深海鱼被冲上岸或被渔网捕获的情况与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不仅查阅了关于深海鱼出现的学术论文,还想到了查阅以往报纸报道,于是查阅了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相关文献。甚至还确认了在网上看到的关于深海鱼的报道,并查阅了全国各地水族馆发布的深海鱼出现信息。
如果汇总日本气象厅自1923年起开始记录震源等信息,从2016年11月26日至2011年3月11日共计发生了371起地震,其中有221次6级或以上的地震,但当研究人员观察发现这种深海鱼后30天内,其半径100公里范围内发生的地震时,发现只有一次地震符合标准:即2007年7月16日的新潟中越近海地震。
简单说就是没有发现皇带鱼出现跟地震之间的关系,这么多次只有一次符合了,那肯定就是凑巧了。
而且人类是这样的,如果皇带鱼出现后真的发生地震,就算了隔了好久才地震,人类也很容易往皇带鱼身上去联想,然后记住一辈子;但如果皇带鱼出现后没有地震,那大家就会忘记这个事情,丝毫不会影响皇带鱼的“人设”。
每次日本近海发现皇带鱼后,日本网友就会一直瞎猜,但每次各地的水族馆、渔业部门、地质局和灾害部门都会表示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的,然后说皇带鱼的出现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可能是其他未知因素造成的。
听这算是很用心辟谣了,但是他们总会在最后补充一句:“但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关于皇带鱼
虽然体型巨大,但皇带鱼却几乎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偶尔吃些小鱼、鱿鱼之类的。其嘴巴结构很奇怪,像货车后面的尾板,嘴里则没有啥牙齿,人类可以把手伸进皇带鱼的嘴里,摸摸它的嘴巴周围,再伸进它的喉咙,甚至都不会划伤皮肤。
皇带鱼生活在水下200~1000米深度,这里是深海的中层,已经没有光线可以抵达了,所以人类对它们知之甚少,也很少能目击它们。但它们的体型那么大,在自然栖息地中却很少被有意来寻找的人类目击,这就有点奇怪了。
不过也许也能解释。皇带鱼几乎垂直悬挂在暗无天日的深海中,通过摆动脊状背鳍来保持平衡。这个技巧很巧妙啊!因为它们太大了,垂直着使得掠食者无论从上方还是下方都难以发现它们。
与该区域的其他动物一样,皇带鱼夜间游到水面觅食,白天则返回深海。
如果在浅水区看到皇带鱼,那大概率是它们生病、濒死或被急流卷走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们到达生命末期了,无力抵抗强大的潮汐和洋流,所以冲上岸。
科学家们大多不会在意它们是否是地震预兆这个传说,他们在意的是为什么几乎所有这些搁浅的皇带鱼都缺少尾部?
2010年,瑞典对一条3.6长的皇带鱼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断端是没有牙印的,排除了被猎食者啃掉的可能性,而且伤口已经很久了。这条鱼在失去尾部后可能还存活了数年,不止是它,所有被研究的皇带鱼案例中,它们的尾部都在身体的最后三分之一处被切断,而且断端都在同一处。
这被认为是皇带鱼能够进行自切行为的证据,即它们能够主动切断身体的一部分,就像蜥蜴在受到威胁时会失去尾巴一样。
但它们这么做真的是为了躲避猎食者吗?目前不得而知。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