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朦胧坠楼看抑郁症:不是“心情不好”,而是需要被看见的疾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05:01 2

摘要:很多人误以为它只是“情绪差”,却不知这是需要专业干预的复杂疾病,藏着太多容易被忽略的信号。

于朦胧先生的离去令人痛心,也让抑郁症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很多人误以为它只是“情绪差”,却不知这是需要专业干预的复杂疾病,藏着太多容易被忽略的信号。

于朦胧工作室发文

于朦胧事件里,那些曾被忽视的细节,或许正是抑郁症的潜在信号:

情绪上,他复出直播时“没笑意、双眼血丝、满脸憔悴”,这对应着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甚至藏不住的绝望感;思维上,若传闻中“遭雪藏”属实,可能让他产生无价值感、过度自责,就像很多患者会陷入思维迟缓、放大自身缺点的困境;行为上,他对粉丝始终耐心,还努力用旅游动态传递积极,但抑郁症患者常习惯“伪装正常”,内心早已被意志减退、回避社交的疲惫裹挟;躯体上,他身形暴瘦、面颊凹陷,也契合患者常有的睡眠障碍、体重骤变、莫名疲劳等生理反应;

节目上看起来还很乐观的于朦胧

尤其要警惕“微笑型抑郁”,他生前最后动态仍在“正常分享生活”,可这类患者最擅长掩饰痛苦,自杀风险反而更高。

数据显示,约7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轻生念头,最终约15%死于自杀。更值得警惕的是:

患者的自杀行为往往坚决又隐秘,多发生在疾病缓解初期或清晨,不易被察觉;

像“微笑型抑郁”患者,表面看起来乐观开朗,内心却早已被绝望填满,很容易让身边人放松警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亲友有以下变化,尤其是多种信号叠加、持续时间较长,千万别不当回事:

• 言语里藏着绝望,常说“不想活了”“我是累赘”;

• 情绪突然变得焦虑、孤独,对以前喜欢的事全没了兴趣;

• 行为反常,比如突然分发财物、刻意疏远家人朋友,甚至出现酗酒、滥用药物的情况;

• 遭遇事业挫折、亲密关系破裂等重大打击后,状态急剧下滑;

• 身体发出预警,比如失眠或嗜睡、暴食或厌食,总觉得浑身没力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朦胧的悲剧是一次沉重的提醒:抑郁症从不是“小题大做”,它需要被正视、被理解、被好好对待。

愿我们都能多一份敏感,少一份轻视,别让“还好”最终变成“来不及”的遗憾。

来源:小最爱潮音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