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跳峡现未知生物:水中游动,头部长角且体色棕黄!网友:蛟龙,还未成真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0:59 1

摘要:虎跳峡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的金沙江段,听名字就知道地形肯定是很险峻的,其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峡谷垂直高差达3790米!据说两岸山体近乎笔直,金沙江在此被挤压于深壑之中,连续下跌7个陡坎,水流异常湍急,每秒流速可达6~8米,形成18处险

信息来源于@Soso-、极目新闻、planet-mammiferes、《兽类学报》、《野生动物学报》。

虎跳峡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的金沙江段,听名字就知道地形肯定是很险峻的,其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峡谷垂直高差达3790米!据说两岸山体近乎笔直,金沙江在此被挤压于深壑之中,连续下跌7个陡坎,水流异常湍急,每秒流速可达6~8米,形成18处险滩和10条瀑布。

人们去那边主要看的就是这样壮观的景象。

看似“生人勿进”的危险环境却给许多动植物提供了完美的庇护所,虎跳峡及其周边地区立体气候显著,形成了从亚热带到寒带都覆盖了的完整垂直植被带谱,这周围有非常多国家级的保护动植物,就算是偶尔来参观的游客都时常能看到,比如今天这个案例。

大部分在虎跳峡目击保护动物的案例都不至于上新闻,但这个不但上了,还是热搜!

虎跳峡现未知生物

2025年9月10日,网友“@Soso-”来到虎跳峡游玩,望着凶猛澎湃的江水,她的心中有万丈豪情,这边正打算吟诗一首(我瞎说的),突然就发现江面游来了一只奇怪的动物,引发了周围游客的惊呼,博主视频的配文是:“丽江虎跳峡发现不明生物”。

博主的手机像素有点低,而且她也没有放大屏幕,所以远看并看不到多少细节。不过依然可以看到这只动物显然不是鱼,它头部好像长有角,但不大;身体笔直,游泳速度很快,从游动带起的涟漪其实可以判断它是长有四肢的,不然涟漪不会是这样破浪式并呈现扇形;其体色是深色的,拉高亮度可见应该是棕黄色的。

最离谱的是岸上有素质很低的游客居然拿石头企图丢这只动物!从石头溅起的水花看,丢的石头个头还不小呢!是不是有毛病?

像素低确实不太好判断,有网友于是吐槽博主的手机,说这手机堪比老年机像素,说是诺基亚。

不出所料网友则开始猜测这“不明生物”的品种,果然很多人都说这是“龙”,我居然完全不觉得意外。有个网友还神神叨叨地说:“要复苏了吗?”甚至有个网友明确的指出:“这是蛟龙,还未化成真龙”!

不知道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其实我们自己截图拉大后,是能看到鹿头的结构的,这应该就是过江的什么鹿科动物吧?

果然9月11日的时候,有记者去咨询了虎跳峡镇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视频蛮火的,他们也已经看到了,可以确定网友拍摄的“不明生物”,其实就是麝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能看到运气很不错了。

为了信息更准确,记者还去找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确认,那边也说视频中的生物像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不过它们的雌雄均无角,那个疑似角的结构其实是它们的耳朵。

不少网友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有人开玩笑的表示:“就喜欢这些城巴佬在那里大惊小怪的样子。”

不过比较震惊的是有人居然分享了麝子吃起来的味道!这可太“刑”了啊!我赶紧去查了一下,原麝最初是在1989年1月14日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发布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那确实在此之前出生的人吃过是有可能的。

一处小勘误

新闻中说原麝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个说法不太对,实际上原麝应该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才对。早在1989年它们就是二级保护动物了,到了2003年2月2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第7号令,将麝科麝属所有种(包括原麝)的保护级别从二级提升为一级,目的自然是为了加强对麝类资源的保护。

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是32年来首次系统性更新,但原麝早在2003年就已是一级保护动物,2021年版只延续了这一级别,并未再次调整。

所以它们在2003年起就是一级保护动物了,新闻里不知道为啥会说是二级保护动物,可能是口误?或者是对旧名录的误用?总之应以国家发布的正式名录为准。

原麝的保护等级那么高是必然的,不止是原麝,所有的麝类都是饱受风霜的。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当时统计全国麝类约300万头,结果到了2000年前后就只剩6~7万头,其中原麝仅3000多只,降幅超过90%!被评估为“极度濒危”,这么离谱的下降速度,再不保护马上就灭绝掉了。

为啥会下降这么快?当然又是因为人类了。

雌雄原麝个体均具发达的尾脂腺,本来是它们用来认路、交流和标记领地的,但人类却认为这些分泌物是名贵中药,被称为“麝香”,一克就能卖上千元!于是就刺激了偷猎。1990年代后猎套普及,形成“绝灭性”捕杀,迅速对种群造成巨大打击。

另外,老生常谈的森林砍伐、道路建设等人类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缩小,逼得原麝种群也分散开了,种群无法基因交流,近亲繁殖风险上升。

怎么跟鹿那么像?

原麝并不是鹿,它是麝科麝属的物种,两者是关系很远的亲戚。

但为什么鹿科动物跟麝科动物外形上会那么相似呢?麝科动物总体看着体型会更小,也没有角、雄兽甚至还长有发达獠牙,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吸血鬼鹿”。

分子系统学显示,麝科与鹿科、牛科等同属偶蹄目反刍类,它们在演化树上位置相邻,共享一段不短的共同祖先段,它们都延续了早期反刍类的原型设计。那为啥牛就这么不一样?主要是因为麝科与鹿科的动物多生活在林地、灌丛,需要快速跳跃、穿梭,所以它们的体型、蹄形、肌肉排列都进行了趋同演化。

又因为鹿的知名度更高,于是大家就基本上都把这样的造型归类为“鹿型”。

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候,麝一直被直接归入鹿科,直到分子证据出现才单列为麝科,但“麝似小鹿”的传统印象已深植民间和文献,很多人压根不知道麝是单独的一个科。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