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教材在新洲现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21:13 1

摘要:一批珍贵的鄂东抗战史料近日在新洲区问津文化研究会正展出。此次展出的文物包括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陶述曾日记·耿马之行(1942)》、鄂东地区抗战时期国民学校教材《国防算术》与《抗建读本》。

一批珍贵的鄂东抗战史料近日在新洲区问津文化研究会正展出。此次展出的文物包括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陶述曾日记·耿马之行(1942)》、鄂东地区抗战时期国民学校教材《国防算术》与《抗建读本》。

《陶述曾日记·耿马之行(1942)》记录了陶述曾先生为抗战需要,于1942年带队修建滇缅公路与滇缅铁路,后为阻止日军利用铁路路基进攻云南,毅然炸毁惠通桥、拆除铁路路基的历史过程。该日记是研究滇西抗战和滇缅铁路历史的重要原始文献。

“这部日记不仅是新洲人在抗战中作出贡献的见证,更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武汉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李森林告诉记者。

同时展出的《国防算术》和《抗建读本》由鄂东区中小学教材翻印委员会在战时印行。这些教材既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也传递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决心。书中以抗日为题材,融入实际教学内容,如通过计算手榴弹制作数量和歼敌人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抗建读本》相当于现在的语文,《国防算术》相当于现在的数学,《抗建读本》中图文并茂地表现日寇暴行,而《国防算术》则用实战情境设计题目,生动反映鄂东地区在战时教育中融入抗战精神的时代特征。”李森林说道。

展览中一块写着“竹苞松茂”的牌匾,也引起不少观众驻足。该匾牌由收藏者胡楚桥在下乡途中发现并捐赠展出,据介绍是1938年为纪念在武汉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蔡劭少将制作的。

“这些史料的展出不仅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更证明了武汉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共同珍惜这份民族记忆,传承抗战精神,启迪未来。”李森林说道。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