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书写青春,山河见证热爱——达坂城区研究生支教团心声实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21:07 1

摘要:从象牙塔到西部讲台,从书本里的理论到课堂上的笑脸,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号召,参与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中,带着热忱与初心奔赴达坂城区。他们迅速融入校园、踏上讲台,提升教师队伍综合实力

从象牙塔到西部讲台,从书本里的理论到课堂上的笑脸,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号召,参与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中,带着热忱与初心奔赴达坂城区。他们迅速融入校园、踏上讲台,提升教师队伍综合实力,丰富年轻教育资源力量。在这里,每一次挑灯夜读的备课、每一回促膝长谈的陪伴,都让“奉献”有了具体的模样,让青春在孩子们的成长里找到了最生动的注脚。

霍子旭——信息技术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

从华北电力大学来到四十中已将近一个月,最初的新奇也正逐渐沉淀为真实的触动。这里的孩子眼睛里有最亮的星星,他们对屏幕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老师,我也试图在他们心中播下数字时代的种子,从认识键盘到编写第一行“Hello, DabanCheng”的代码,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无比欣喜。

这里的风很大,但孩子们求知的热情更高。我学着将枯燥的编程知识与他们的文化生活相结合,效果出奇地好。一个月虽短,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开始意识到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我更是来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的。我也期待在未来能与他们共同编织更多属于我们的代码与故事。

金宝钊——物理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

在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支教生活刚刚开始时,虽然在生活中遇到了些许难题,但是在遇到了这里的孩子们之后,发现他们活泼自信,乐观开朗,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反馈,一切烦恼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而且这里的老师也在工作生活上给予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在四十中学体验到家的温暖。

许芷湲——生物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

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学生,选择来到新疆达坂城支教,源于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华电人以“点亮万家灯火”为追求,而我更希望用教育去点亮更多孩子心中的光。新疆是一片辽阔而深厚的土地,达坂城的风车转动着清洁能源,也仿佛召唤着我们这些“电力人”用知识和陪伴传递另一种能量。

来到这里,不仅是响应国家西部计划的号召,更是想以实际行动诠释“厚德、笃行、担当”的华电精神。我想让孩子们知道,世界很大,梦想可以很远——而知识,就是照亮前路的那盏灯。

徐慕洋——通用技术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

作为一名华北电力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2025年8月25日,我怀着热忱与期待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开始了意义非凡的支教旅程。

踏入校园,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和淳朴的笑容瞬间打动了我。在这里,我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他们了解广阔世界的一扇窗。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三尺讲台,我努力将大学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入课堂,无数个瞬间,我深刻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乌鲁木齐辽阔壮美的天地与热情包容的氛围,让我迅速融入这片土地,也更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奉献的价值与成长的喜悦,是我青春岁月中最踏实而明亮的一笔。

孟祥宏羿——英语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

支教,并非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尽自己所能为教育事业、地区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初到达坂城,我们或许有许多的心理落差,生活上也或许有诸多困难,但我们共同走过风风雨雨。

在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任教的这两周里,我被孩子们的高情商深深打动。他们淳朴善良、懂得感恩。孩子们虽然在英语学科上基础有些薄弱,但他们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跟着老师学习。这也一直激励着我思考:如何教学才能让孩子们更高效地学习?如何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在教学中,我也不断探索出了新的模式,比如布置针对性的分层作业;日常上课提问以巩固旧知识;适当播放兴趣视频以引导孩子们积累英语文学知识点。作为新老师,我还有诸多不足,但我有决心也有信心成为更好的老师,努力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这段支教会让我们在人生里给自己增添一份难忘的经历,更是宝贵的财富。

刘思轩——小学英语

达坂城中学

初当老师,是一种夹杂着兴奋与惶恐的奇妙体验。怀着满腔热忱站上讲台,面对几十双清澈的眼睛,既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在精心备课、手忙脚乱地处理课堂琐事和批改作业中度过了近两周,逐渐从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向优秀教师学习,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谷 骁骁——中学体育

达坂城中学

在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中学担任八年级五个班体育老师的这两周,我的内心交织着挑战与感动,既有初为人师的忐忑,也有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我对这段经历有着深刻感受。达坂城地处新疆,学生多为多民族融合的青少年,他们热情淳朴,对体育课充满好奇与活力。但受限于当地教育资源,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简陋,运动器材种类有限。例如,八年级学生的体能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因长期缺乏系统训练,在长跑、球类等课程中表现出畏难情绪。这让我意识到,教学设计需更注重因地制宜,例如利用现有场地设计趣味性游戏(如“多人跳绳接力”“沙包投掷竞赛”),既弥补器材不足,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这两周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体育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达坂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愿继续以汗水浇灌成长,用运动点亮孩子们眼中的光。正如一位学生在课后对我说:“老师,下节课还能再玩那个游戏吗?”——这份简单的期待,便是我前行的动力。

杨小雨——中学数学

达坂城中学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站上达坂城中学的讲台已经两周了。面对这一新身份,从最初的紧张与未知,到如今能流利从容地完成一堂课、讲透知识点,我既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开心,也为能给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课堂而欣慰。

未站上真实讲台前,“如何当一名老师”的认知源于书本理论;走进教室后,“如何当好一名老师”的答案,藏在每一位学生的反馈里。看着教室里坐得整齐的孩子们,教师的责任感更真切地压在肩上,这份责任反而给了我更多前进的动力。

我会继续努力,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不辜负“教师”这一身份。

肖泳鑫——中学物理、美术

达坂城中学

我始终觉得教师是份辛劳的职业,可直到自己站上讲台,才真正读懂这份工作沉甸甸的责任。如今的每一天,都被充实感填满。

每次备课,我都需要沉下心“研磨”课本——逐字逐句梳理知识点,把教学重点、课标要求抠细摸透,还要琢磨着找些学生一听就懂的生活例子,就怕漏了什么、讲得不透。批改作业更是常事,一坐就是一上午,有时看到学生天马行空的错误答案,忍不住被“气笑”,但转头发现他们的准确率在一点点往上提,那种藏不住的幸福感,瞬间就冲淡了疲惫。

不过作为新老师,课堂上也常能察觉到自己的不足。每当这时,只能“不耻下问”,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在一次次交流里补短板、学方法,我想这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

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们是带着使命来到达坂城的。这里的日子或许有苦有累,但只要想起最初选择支教的初心,想起要为孩子们带来知识的使命,就觉得所有辛苦都不算什么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