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疗体系的基层阵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就是全科医生。他们就像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扎根社区,以专业和热忱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今天,让我们走进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这里的全科医生是如何用行动诠释医者担当的。
全科医生:守护基层健康的坚实力量
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医疗体系的基层阵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就是全科医生。他们就像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扎根社区,以专业和热忱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今天,让我们走进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这里的全科医生是如何用行动诠释医者担当的。
65岁的陈大爷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可近期,他的胸前区却反复出现闷痛不适。起初,疼痛程度很轻,陈大爷本着“能忍则忍”的想法,一直没有去医院。随着时间推移,胸痛发作越来越频繁,可他依旧没太当回事。直到有一天,陈大爷接到了老年人免费体检的通知,他才想着趁这个机会顺便看看身体状况。
陈大爷联系上了家庭医生李医生。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李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电话里,他简单了解了陈大爷的病情后,凭借专业直觉,意识到问题可能不简单,于是立刻安排陈大爷在中心胸痛诊室接诊。
在胸痛诊室,李医生耐心地进行病史采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仔细地开展体格检查,从各个方面评估陈大爷的身体状况。经过初步判断,李医生怀疑陈大爷存在心肌梗死可能。为了进一步确诊,他迅速安排了心电图、肌钙蛋白、D-二聚体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心电图提示符合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肌钙蛋白、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也支持心肌梗死诊断。
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李医生没有丝毫慌乱。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并在分级诊疗微信群联系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的专家。同时,他果断给予陈大爷“心梗一包药”,为后续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在联系120急救人员时,李医生详细地告知对方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微信群胸痛门诊与厦心团队线上紧急联系对接
120急救人员到场转移病患
在分级诊疗微信群里,李医生与厦心专家团队紧密协作。他及时、准确地汇报陈大爷的症状、检查结果以及用药情况,厦心专家们也迅速给出专业指导和建议。这种线上紧急联系对接,高效且有序,为患者的救治搭建起了一条生命通道。很快,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顺利将陈大爷转移。
得益于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厦心建立的胸痛绿色转诊通道,陈大爷被迅速转送至厦心。厦心医疗团队早已做好准备,紧急为陈大爷进行急诊造影,发现其前降支重度狭窄,血流受限。争分夺秒之下,医生们在短短28分钟内完成心脏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挽救了陈大爷的生命。
术前前降支阻塞
支架置入术后恢复
这次成功救治,不仅展现了多部门、多医院协同合作的力量,更凸显了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中的关键作用。李医生作为全科医生,他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能够准确判断病情;还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治工作。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患者打通生命通道,是患者从发病到获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在日常工作中,像李医生这样的全科医生,还肩负着健康教育的重任。他们深知预防胜于治疗,于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承受着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的白领;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易患职业病的媒体、IT从业人员;需要长期值班熬夜的夜班人群;有着抽烟、酗酒、缺少运动等不良作息习惯的人群;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因超负荷运动可能导致心脏受损的运动员。
李医生会耐心地向这些人群讲解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突然发作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这种疼痛可能延伸到左侧肋骨、上腹部、左侧肩、背,甚至下颌、咽部,有“压迫感、挤压感、沉重感”,而且往往持续长时间不缓解,休息或服用普通药物后无明显缓解。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让更多人提高对心肌梗死的警惕。
同时,李医生还会为居民们传授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比如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健康饮食,控制排便力度,合理运动以及调节好心情;提醒大家尽量避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寒冷等危险因素;对于需要预防性用药的居民,他会在专业指导下,建议血脂高的人适当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及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志强医生
在厦门市,众多像李医生这样的全科医生,活跃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深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他们在小小的诊室里,为居民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居民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和爱心,为居民们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成为居民心中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他们是基层医疗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健康英雄,正以实际行动为全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宝贵的经验和力量。
医师简介
李志强,全科主治医师,2016年毕业于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6—2019年于福建省立医院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常见内外妇儿及老年常见病积累了丰富经验;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胸痛单元负责人,擅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诊疗。
END
· 媒体征文 ·
「 全科医生心中的全科医生 」
作为全科医生,你们时刻把握着医患关系的微妙变化,患者健康的点滴进展。你们以全面且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取得了广泛赞誉,成为人民群众最信赖的家庭医生。此外还担当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担。你们有着为民众的愿景,有着无我、开放、包容的格局。你们做的很多,说的却很少!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你们,
我们诚邀全国各地的全科医生们,
为我们分享你们心目中的全科医生,
亦或是你在全科领域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让我们走进你的心中,
倾听你们的心声!
01
投稿方式
请将您的文章文件发送至我们的邮箱,我们会在收到投稿之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审核并回复。同时,在审核完成之后我们会及时通知投稿者是否通过,通过的文章发布后会邮件分享各平台的发布链接。
投稿邮箱:
qkyxkyfw@chinagp.net.cn
投稿请注明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010211890(微信同号)
02 宣传途径
您的故事将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融媒体平台发布,并汇总成电子期刊在杂志官网永久留存。
加入作者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方便拉您入群,群内定期分享高质量学术文章及相关学术活动资讯。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期有不法人员冒充《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工作人员,以进行稿件抽查、审核数据、发送录用通知等名义,发邮件或者微信要求添加好友。同时也有人假冒“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辑申请添加微信好友或通过邮箱收取稿件处理费、约稿、征稿、代处理稿件等。以上行为严重侵害了广大作者、读者及本刊的权益,编辑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刊特此严正声明:
☆本刊唯一投稿方式为杂志官网在线投稿,注册后投稿。
☆本刊唯一邮箱后缀为chinagp.net.cn,不会通过其他邮箱发送通知或对外联系。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均通过杂志官网在线系统实现。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稿件处理费、论文处理费等。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光明支行
户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
备 注:个人网银转账,必须使用第一作者本人银行卡并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公对公转账,请务必在附言栏中注明稿号。
邮箱:zgqkyx@chinagp.net.cn
杂志官网
学术平台
||||||||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