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行政村如何服务超35万人?松山湖“阳光雨”破题基层治理|阳光雨·共美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21:05 1

摘要: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村,却服务着超35万常住人口、管理超1.6万家市场主体;这里虽无村级基层治理力量,23个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站)却成为连接党群的关键纽带。

在松山湖,一张覆盖全园区的 “红色服务网”正持续延伸。

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村,却服务着超35万常住人口、管理超1.6万家市场主体;这里虽无村级基层治理力量,23个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站)却成为连接党群的关键纽带。

十余年间,从探索建设全市第一个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起步,松山湖将阳光雨党建工作阵地建到产业园区、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乃至景区景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力”,成为基层党群服务的示范标杆。

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党校

织密服务网络:

从“探索试点”到“示范标杆”

刚过去的暑假,一群孩子在北部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观察蜗牛的爬行轨迹。这是科创成长营的日常一幕,也是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让党员群众“能进来、愿进来、爱进来”的生动写照。

松山湖阳光雨党建工作阵地的探索,始于2012年12月。东莞以松山湖为试点,在北部园建设了全市首个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

此后十多年来,松山湖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已建成启用23个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站),形成“总部-中心-站-驿站”四级服务阵地体系,实现高新区范围全覆盖。

“一中心一主题、一中心一特色”,是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鲜明特点。各中心聚焦“初心滋养之地、先锋模范之旗、党群连心之桥、便民服务之窗、党员关爱之家”五大功能定位,着力打造集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家园”。

例如,走进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现代化简约风的空间里,人才直播间、共享办公区等特色功能区域令人耳目一新。这里以“人才护航舰”为主题,专门聚焦高层次人才群体需求设计,成为许多青年人才工作、学习与社交的优选地。

松山湖阳光雨的创新实践收获了广泛认可。近年来,松山湖《筑牢阳光雨园区党建工作阵地,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入围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阳光雨品牌蝶变升华,助推松山湖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年度百佳园区党建品牌案例”;《构建阳光雨党群服务阵地体系 推动松山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松山湖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持续探索。通过建强、用活、管好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延伸管理和服务党员群众的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释放惠民效能:

从“便捷办事”到“全龄关爱”

一直以来,阳光雨党建工作阵地积极整合资源、拓宽服务维度。

这里是便捷办事的“党群服务窗”。北部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松山湖税务局、法庭,打造了全市首个“智慧办税厅”、首个“税费争议调解中心”、首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党员服务站。

各中心还联合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开设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下沉服务资源,形成党务、政务、居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惠民关爱等6大类共180项内容的服务清单,为园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阳光雨推出系列特色精品服务项目。例如,北部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绿芽茁壮”“菁英成长”“芳华绽放”“长者无忧”“暖新守护”等八大行动计划,每年累计开展活动超500场。

幸福花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聚焦青少年推出“周六科普秀”,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互联网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松湖青年+”青年夜校,累计41期课程吸引1000余名青年参与。

教育培训是阳光雨的另一重要功能。各中心设有党校分教点,每年开展“阳光雨党课”“红创大讲堂”等教育培训活动超50场。同时举办青年人才进阶成长培训、SYB创业营等,提升党员群众和青年人才的职业技能。

其中,生态园片区今年还将授课阵地由原先的单一模式,拓展为“阳雨党群服务中心+产业园区及企业活动室+毗邻镇街体育场馆”三大教学场景,形成“益企学”“家门学”“户外学”三大服务模块,更好满足企业职工多样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松山湖以阳光品牌服务构建“党群活力圈”。例如,“阳光公益课”推出书法、瑜伽、手工坊等课程;“阳光活力圈”“阳光心驿站”提供健康讲座;“阳光大健康”义诊活动送医送药送关怀;“红创读书会”搭建起交流思想、拓展视野的精神平台。

从青年、妇女、儿童到长者,从理论教育、科普教育到技能培训,“全龄化”“全类型”的党群服务让“阳光雨”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激发共治力量:

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主角”

管理运营机制创新是阳光雨活力持续的关键。

2022年,松山湖以阳光雨为支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将园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生态园四个片区,分别成立片区党委,实施片区党委与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二合一”运作,推动管理服务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党员群众主动从“服务对象”变为“治理主角”,展现出“主人翁”姿态。

目前,各中心设有“松山湖新业态就业服务点”“流动党员报到点”。通过“组织喊党员回家”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就近报到。

一方面,园区依托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成立25个片区直管支部,管理超过600名零星在册党员,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归属感提升的同时,也更加主动参与到各片区中心日常运营与特色服务。

不仅如此,南部片区阳光雨创新推出“共理人”项目,通过“下楼生活节”挖掘出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社区能人;近50名退休党员和居民加入“阳光雨”和“暖蜂家园”志愿服务队,成为居民信赖的“社区管家”。

各中心也不断拓展协同机制,精准响应多元诉求,深化共建共治共享。

其中,定期召开党群联席“共建议事会”,按主题征集居民需求,整合工青妇和社区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反映诉求、解决纠纷、服务提供的平台机制;借助各“阳光雨”微信群,增进邻里交流和日常事务沟通,形成“小区事居民管,身边事大家帮”的友善新风尚。

在正能量激励机制方面,松山湖还创新推行“幸福超市”积分制度,对参与党群服务、垃圾分类、文明实践和志愿活动的党员群众予以积分兑换奖励,有效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持久、广泛的群众动力。

十余年深耕,松山湖阳光雨这张“红色服务网”,已从初时的党建“试验田”,茁壮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参天树”。它破解了“无村治万人”的治理难题,更重塑了党群关系、激发了社会活力,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从“服务”到“赋能”的深刻蜕变,不仅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的“松山湖样本”。

接下来

“阳光雨·共美好”栏目

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

聚焦各中心创新实践

与暖心故事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珊珊

责编:张莎 蓝昭仪

审校:郭文君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来源:幸福松山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