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的亡灵:摧毁帝国的隐蔽战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20:06 2

摘要:当地时间9月10日中午,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MAGA青年军领袖、特朗普的重要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当地时间9月10日中午,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MAGA青年军领袖、特朗普的重要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柯克是MAGA阵营内极具影响力的“网红”之一,在传统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亲民主党的当下,特朗普团队特别依赖这些非主流发声管道。

而与其他MAGA意见领袖不同,柯克在青年学生中拥有数百万粉丝,是唯一能够深入“虎穴”、在民主党大本营(各类大学)为特朗普争取支持者的政治网红。

事件发生后,特朗普亲自发表讲话哀悼柯克,下令全国政府机关下半旗,万斯副总统亲赴犹他州接回柯克灵柩,国务卿鲁比奥则表示将禁止任何在国外庆祝查理·柯克被暗杀的外国人入境。

柯克之死在美国引发激烈讨论。

有观点认为,失去柯克对特朗普阵营接下来的选战是一个重大打击,毕竟悲伤是容易被遗忘的,三年后人们不会再记得这次枪击,但MAGA将永久性丢掉在大学生群体里的部分影响力。

另外一种悲观的声音则认为,这说明单纯的选举投票已经无法解决美国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分歧,相当多的人士开始寻求暴力

实际上,柯克之死并非孤例,过去14个月内美国已发生多起政治仇恨驱动的攻击事件。

比如:特朗普遭枪击案,民主党州议员与配偶在明尼苏达遇害案,宾州州长官邸遭汽油弹攻击案,以色列使馆人员被杀案等等。

简而言之,双方谁也不必指责谁更极端,民主党支持者和MAGA支持者都已走到“实弹上膛”的地步,以肉体消灭而非语言暴力作为对抗手段。

白宫下半旗

接下来让我们以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来审视美国内部的矛盾。

大概十几年前,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韩克敌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民族问题,苏联之殇——再谈苏联解体的原因》。

文中,他认为加盟共和国的“民族化”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根据其引述的资料,在苏联解体前夕,境内主体民族俄罗斯族的比例仅剩51%。

其实苏联遭遇的问题美利坚同样存在,而且非常严重,当下美国白人的比例已跌破60%(2021年2月的统计数据为60.1%),少数民族(包括非洲裔、亚裔、拉美裔、混血、原住民等)的出生率更是远远超过白人群体。

即使不再大量引进移民,仅凭当下自然的人口增长趋势,不出二十年美国就会变成一个拉美裔、黑人和亚洲裔占主导的国家,传统白人的比例将小于50%。

记得2021年美军曾隆重推出一个募兵宣传——《The Calling》(征集令),视频由五部短片组成,分别讲述了五位美军士兵的成长故事以及参军心路历程。

这五个故事的主角分别为白人女子艾玛、非裔男子里奇、非裔女子詹妮、拉丁裔女子珍妮佛和亚裔男子大卫,竟没有一个传统白人男子。

在民主党支持者看来,这属于妥妥的“进步”,而在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们眼中,则是鸠占鹊巢,亡国之兆。

倘若再不限制移民,再不打压白左思潮,再不整顿民主党培养后继军的大学,未来共和党将被彻底碾压,最终被迫转型。

事实上,这种选民基本盘的消长态势已经直接反映到了美国选举中,近几次大选,共和党赢下的回合都十分惊险,依赖选举人票的制度设计方才杀出重围。

2024年大选期间如果民主党不临阵换将,而是踏踏实实办初选,特朗普未必能胜。

2024年大选期间的特朗普与柯克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民主党代表了帝国扩张过程中新纳入的群体,包括黑人、拉丁裔、亚裔等各种少数族裔,部分支持全球化的精英,长期受进步主义思潮浸润的青年学生等,是一个大杂烩拼凑起的政党。

民主党政客开口民主,闭口自由,讲究包容、多元,目的就是“包住”形形色色的支持者群体。

共和党则不同,它的基本盘一直是传统白人群体,尤其是男性、中老年人、农民、体力劳动人士以及福音派新教徒,是帝国的原生基本盘。

这样的支持者画像使得共和党(特别是MAGA)政治理念更加稳定、统一,而民主党虽然支持者群体声势浩大,但拿不出一个核心理念,只能用“反特朗普”的大旗来凝聚人心,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能够在共和党内一言九鼎,而民主党内却只能采用大佬共治的模式,因为一个大佬后面是一派力量,比如奥巴马的非洲裔、克林顿夫妇的女性和大城市支持者等等。

我们看民主党推总统候选人,往往是黑白搭配(奥巴马+拜登)、男女结合(拜登+哈里斯),目的自然是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面的诉求。

拜登和哈里斯。

西方社会经常用历史上的罗马共和国或罗马帝国来映射今天的美国。

公元前49年,统领高卢的执政官凯撒奉元老院召唤返回罗马,按照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回京述职的执政官都不得带领军队跨越罗马城北的卢比孔河,否则将被视为叛国。

可凯撒没有遵循这一法律条文,他率大军横跨卢比孔河,政敌庞培和部分元老院议员仓皇逃跑,罗马遂从共和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这段历史后来被称为“跨越卢比孔河”,意味某个强力人物或突发事件彻底打破了现有秩序,引发不可逆的影响。

凯撒是什么人呢?

他是高卢执政,是罗马共和国派去被征服的番邦实施统治的大将。

然而随着高卢(今法国一带)的力量越来越强,甚至压过传统的罗马一带,凯撒身边的高卢人不断策动他为自己争取权利。

终于在某个节点,凯撒被半推半就裹挟着“黄袍加身”,成为帝国新生势力的代表。

展望未来,美国社会“跨越卢比孔河”的时间点,或许已不太遥远。

来源:江宁知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