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值三月,永昌县清河地区的田间地头,一架无人机一会儿盘旋在百米高空,一会儿低空飞行,镜头里,广袤的田野与忙碌的播种机交相辉映。操控无人机的青年李捷是永昌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时值三月,永昌县清河地区的田间地头,一架无人机一会儿盘旋在百米高空,一会儿低空飞行,镜头里,广袤的田野与忙碌的播种机交相辉映。操控无人机的青年李捷是永昌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2020年8月,这个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过金昌市人才引进计划扎根在永昌小城,如今他已成为永昌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全能型”的新闻记者。扛得了摄像机、写得了新闻稿,玩得转照相机、飞得了无人机、剪得了专题片、能设计海报,李捷在永昌县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工厂企业留下了数不清的脚印,拍出了许许多多精美的新闻镜头,剪出了一个个高质量的视频。
“只要开始拍东西,我就有用不完的劲。”永昌的八月,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为了拍摄永昌高原夏菜产业链的专题片,李捷一头扎进菜地里,从蔬菜田的延时镜头到工人采收的场景,一拍就是1个多小时。付出总有回报,满头大汗的李捷,在看到自己拍摄的镜头后,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通过日常的采访,深入到企业或田间地头,了解政策带给大家的变化,我不仅要记录事实,更要传递情感,用心用情做好新闻宣传报道。”李捷说。
记者是一份不易的工作,不论寒冬还是酷暑,不管雨雪还是大风天气,只要有新闻,他们总会冲到第一线。当记者的这些年,李捷白净的皮肤日渐黝黑,但他也在扎实的工作中成长了许多。
“李捷的镜头拍得特别好,看他拍的东西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设备上的技术问题都可以问他。”同事薛晓虎说。
“李捷让我学到我们的镜头是会‘说话的’。”“快教教我怎么用手接降落的无人机。”“小捷,给我设计一个视频模版吧。”……面对同事的夸赞,他总是腼腆地推一推黑框眼镜,谦虚地说:“谈不上教,一起交流学习吧”;面对同事的求助,他总是第一时间热心地帮忙解决问题。这个踏实的年轻人,已经不知不觉间成为融媒体中心的“顶梁柱”之一。
“李捷作为全媒体记者,自上班以来肯学肯干,有想法,业务能力强,不论是写作还是拍摄、后期制作都是行家里手,是我单位的骨干力量。”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金兆飞说道,他用一组数据勾勒出这位“90后”的工作图景:4年多时间里累计下乡采访400多次,制作专题片20多部,短视频300多个,制作海报350余幅,采写新闻稿件200余篇。
甘肃省好新闻奖三等奖,甘肃省“喜迎二十大 文明在陇原”优秀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入围奖,金昌市2021年对外好新闻奖一等奖,2023年永昌县优秀新闻工作者……李捷的荣誉证书厚厚一沓,这些荣誉是他工作能力的证明,也激励着他不断进步。
当前,AI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让新闻报道与时俱进,李捷积极摸索AI技术在新闻领域的使用。2025年1月全县“两会”召开期间,李捷制作了《AI主播看两会》系列视频,以形象生动的新形式将两会热点传递给全县居民。
记者需要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技能的迭代更新,说起今后的工作,李捷也有自己的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并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继续在记者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在李捷的工作笔记扉页,写着一行小字:“觉得路难走,就是在走上坡路。”这个坚守在小城的青年,正用镜头与脚步丈量着新闻的深度与温度,而新闻的万千世界里,也藏着他的星辰大海。
记者:鲁娜琳 闫庆桐
来源:盛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