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尿赔220万,海底捞天价索赔案警示了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20:30 1

摘要:今年2月24日凌晨,上海一家海底捞火锅店的包间内,两名17岁少年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相互拍摄视频。三天后,这段视频被上传到朋友圈,随后在网络上爆炸式传播,引发全社会震惊。

一口火锅,两个17岁少年,220万元赔偿——这场天价官司的背后,是中国法治在社会公德与商业秩序之间划出的清晰界线。

今年2月24日凌晨,上海一家海底捞火锅店的包间内,两名17岁少年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相互拍摄视频。三天后,这段视频被上传到朋友圈,随后在网络上爆炸式传播,引发全社会震惊。

9月12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两名少年及其父母需向海底捞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共计220万元。

事情发生在2月24日凌晨,唐某和吴某在某海底捞门店包间内用餐后,先后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相互拍摄视频。这段视频随后被吴某发布在朋友圈,之后迅速扩散到各大社交平台。

视频传播后,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海底捞于3月12日发布道歉声明,宣布采取三项措施:销毁涉事门店所有餐具并进行深度消毒;对事发时段到消毒期间用餐的4109单客户全额退还餐费;给予这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

3月14日,海底捞关联公司四川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唐某、吴某及其父母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

法院判决显示,两名少年的行为给海底捞造成了多重损失。其中,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达13万元,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再加上维权开支7万元,总赔偿额达到220万元。

海底捞此前已经采取了大规模补救措施。该公司对事发时段到消毒期间的4109单客户全额退还餐费,并进行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这些措施虽然旨在恢复商誉,但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尽管法院认为十倍价款补偿属于“企业自主商业决策”,未全部支持海底捞的赔偿请求,但220万元的赔偿金额仍然相当惊人。本案展现了现代社会商誉价值的量化评估——不良行为可能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这起事件暴露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缺失。法院经审理认为,“唐某、吴某各自父母对未成年人未尽到监护职责,导致两未成年人实施侵权行为”。

两个17岁少年正处于即将成年的关键期,他们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更显示出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晓喆教授指出,本案判决告诫公众,“监护人应承担对于未成年人的行为监督和价值观塑造的首要责任”。

案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两人在清楚知晓视频公开后可能产生的网络传播效应及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仍积极追求或放任相应视频公开传播。这种对网络传播规律的利用和漠视社会影响的态度,反映了当代部分青少年扭曲的价值观和表现欲。

这起事件跨越了多个边界:不仅是法律底线,更是社会公德和人类基本文明的底线。向火锅内小便的行为,不仅造成了直接财产损失,更以侮辱方式侵犯了企业的名誉权。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金可可教授指出,两未成年人的行为“构成侵犯财产、商誉的共同侵权行为”。而商誉属于人格权,按照《民法典》第995条规定,可以引发赔礼道歉责任。

法院判决赔礼道歉,旨在恢复受损的商誉。这一判决向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社会声誉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220万元的赔偿判决看似严厉,但却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和教育功能。朱晓喆教授认为,司法裁判对于“构建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判决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即使两人是未成年人,法院仍要求他们本人承担赔礼道歉责任。法院认为,两人“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法律后果具备认知能力”,承担赔礼道歉责任“能促使其充分反省”。

这种责任追究方式强调了个人责任与社会教育的平衡。金可可教授指出:“判令未成年人赔礼道歉,有助于未成年人认识错误、矫其行止,发挥其教育惩戒功能,颇有必要。”

金可可教授指出,这两个未成年人的行为构成侵犯财产、商誉的共同侵权行为。

判决书规定,如果唐某和吴某有个人财产,将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其父母赔偿。这一设计既让年轻人直接承担责任,又确保了企业能够获得实际赔偿。

一泡尿,220万。此案将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向社会宣告:商业文明不容践踏,社会公德必有底线。

来源:波士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