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年雪夜,寡妇抱着发烧的孩子敲门:“求你救救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14:15 1

摘要:"鹿鸣!"她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把三岁小儿往怀里又搂了搂。孩子滚烫的额头贴在她颈窝,像是揣着块烧红的炭。土坯房在风雪里咯吱作响,窗缝漏进的风卷着雪粒子,把墙上"先进矿工之家"的奖状吹得哗啦作响。

1985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太行山深处的双槐岭村被暴雪压得喘不过气。村西头的老槐树上,积了半指厚的冰棱突然断裂,惊得柳寒枝怀里的孩子猛然抽搐。

"鹿鸣!"她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把三岁小儿往怀里又搂了搂。孩子滚烫的额头贴在她颈窝,像是揣着块烧红的炭。土坯房在风雪里咯吱作响,窗缝漏进的风卷着雪粒子,把墙上"先进矿工之家"的奖状吹得哗啦作响。

村医顾沧云是被砸门声惊醒的。门闩刚拉开,裹着雪沫的妇人就跌进来,青紫的嘴唇直打颤:"顾大夫,鹿鸣烧得说胡话..."

煤油灯昏黄的光里,顾沧云看见孩子牙关紧咬,四肢正不规律地抽搐。他一把扯下挂在墙上的羊皮袄往身上套:"惊风了,得先降温。"搪瓷脸盆里的水已结薄冰,他抄起铁勺哐啷砸开冰面。

"把孩子放炕上,解开衣裳。"顾沧云从药箱底层抽出银针包,指尖掠过孩子人中穴时顿了顿——柳寒枝正死死攥着鹿鸣的小手,指甲盖泛着缺氧的青白色。

"柳家嫂子,得让孩子透口气。"他声音放轻了些,这个总在矿场送饭时低着头的女人,此刻眼里燃着母兽般的光。灶膛里的火苗窜上来,映着墙上褪色的合影,照片里戴矿工帽的年轻人搂着穿红嫁衣的新娘。

柳寒枝触电般松开手,看着三寸银针扎进孩子指尖。鹿鸣突然爆发出嘶哑的哭喊,她扑上去却被顾沧云拦住:"能哭出来就好,怕的是没动静。"沾着冰水的粗布按上孩子额头时,他喉头忽然发紧——二十年前在协和医院急诊室,他也这样按着高烧的妹妹,可输液的玻璃瓶还没挂上支架,小妹就在他怀里凉透了。

"顾大夫?"柳寒枝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鹿鸣在冒冷汗..."

顾沧云猛地回神,抓起手电往药柜照。装磺胺嘧啶的玻璃瓶已经见底,最后一支青霉素前天给老支书用了。他扯过棉被裹住孩子:"得送县医院,现在就走。"

"三十里雪路啊!"柳寒枝突然抓住他手腕,冻疮裂口渗出细小的血珠,"矿场有辆驴车,张矿长说..."

"矿场早封了!"顾沧云甩开她的手,声音突然拔高,"上个月透水事故后,县里把设备都拉走了你不知道?"话出口他就后悔了。柳寒枝踉跄着退到墙边,奖状框上的玻璃映出她煞白的脸——她男人就是那场事故里没出来的七个矿工之一。

雪粒子砸在窗户纸上沙沙作响。鹿鸣的呼吸突然变得又急又浅,小胸脯像破风箱似的起伏。顾沧云抄起药箱往外冲:"你抱孩子去陈木匠家借板车,我去后山找冰。"

"冰?"

"得做个冰囊护住天灵盖。"他扎紧绑腿的手在抖。后山崖壁的冰溜子有一人高,可黑灯瞎火的山路...去年冬猎队就是在那个山坳里找到冻成冰坨的采药人。

柳寒枝突然拽住他药箱带子:"让鹿鸣爹保佑您。"她解下颈间的红布条,那是矿工下井前妻子都会求的平安符。顾沧云摸到布条内侧绣着的"平安"二字,针脚歪扭得像是孩子手笔。

雪夜的山林像蒙着尸布。顾沧云攥着柴刀劈开冰面时,听见远处传来板车轱辘压雪的吱呀声。柳寒枝的棉袄裹着孩子,自己只穿着单衣,发梢结满冰碴。板车上垫着拆开的棉被,却遮不住车帮上暗褐色的污渍——半个月前,这辆车拉过七具被泥浆泡发的尸体。

"扶稳了。"顾沧云把冰坨塞进布袋,突然瞥见孩子耳后有片暗红疹子。他扯开衣领的手僵在半空,麻疹特有的玫瑰疹从胸口蔓到脖颈,在煤油灯下泛着不祥的光泽。

柳寒枝的呜咽被风雪卷走大半:"晌午还好好的,吃了半个烤红薯..."

"出疹还受寒,这是要命的事。"顾沧云扯下围巾裹住冰袋,"县医院有血清,但..."他没说后半句——去年邻村染麻疹的孩子,死在转院途中的驴车上。

板车在盘山道上左摇右摆。柳寒枝突然哼起不成调的小曲,是鹿鸣睡前常听的摇篮谣。孩子滚烫的小手抓着她一缕头发,就像满月时攥着父亲的工作证不撒手。那个总爱把安全帽扣在儿子头上的汉子,如今躺在后山向阳坡的新坟里,坟头还摆着没燃尽的平安香。

转过鹰嘴崖时,车轱辘突然卡进石缝。顾沧云跳下车查看,发现车轴裂了道两指宽的口子。他解下药箱绑带想临时固定,却听见柳寒枝倒抽冷气——鹿鸣开始翻白眼,嘴角溢出白沫。

"来不及了。"顾沧云扯开棉袄把孩子贴在自己胸口,冰水顺着衣襟往下淌。远处传来断续的狗叫,手电光束刺破雪幕时,他看清山道上移来的光点是矿灯。

"是张矿长!"柳寒枝的喊声带着哭腔。穿胶皮雨靴的汉子们喘着白气跑来,打头的矿长扛着担架:"乡医院来防疫队了,就在矿场卫生所!"

顾沧云却盯着担架上印的"安全生产"红字发怔。半个月前,就是这个担架从三百米深的巷道里抬出七具遗体。柳寒枝已经抱着孩子冲进风雪,红色平安符在矿灯照射下忽明忽暗,像盏随时会熄灭的灯。

矿场卫生所的白炽灯管滋啦作响,墙上的《安全生产守则》被撕去半截。防疫队的林医生举起手电筒照向鹿鸣耳后,玫红色丘疹在强光下渗出细小血点。

"典型麻疹并发症。"她摘掉听诊器,橡胶管在冷空气里发硬,"孩子接种过疫苗吗?"

柳寒枝茫然摇头,怀里熟睡的鹿鸣突然抽搐,嘴角白沫蹭在她褪色的确良衬衫上。顾沧云正用酒精棉擦拭注射器,闻言猛地抬头:"八三年县里才配发麻疹疫苗,双槐岭的接种记录..."

"都在这儿。"张矿长踹开墙角木箱,泛黄的登记簿扑簌簌掉出蟑螂卵鞘。林医生用镊子夹起粘连的纸页,1983年4月那栏赫然盖着"已接种"的蓝章。

顾沧云的酒精瓶咣当砸在地上:"当年是我去县里领的疫苗,回来时冰盒漏了,二十支疫苗全化了。"他扯开领口露出道蜈蚣似的伤疤,"运疫苗的拖拉机在鹰嘴崖侧翻,这疤就是挡风玻璃划的。"

消毒水气味突然浓得呛人。林医生把血清安瓿瓶捏得咯吱响:"也就是说,全村孩子都没接种?"她的白大褂下露出上海牌手表,秒针跳动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张矿长突然抓起搪瓷缸猛灌茶水,喉结上下滚动:"当年矿上急着赶生产任务,就没让顾大夫再跑第二趟。"茶水顺着胡子往下滴,在"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奖状上晕开褐斑。

柳寒枝的指甲掐进掌心。她想起丈夫下葬那天,张矿长往坟头撒了把煤矿石:"七位同志是为乡镇企业发展牺牲的。"而现在,那些没接种疫苗的矿工子女,正在各个山坳里发着高烧。

注射器针头扎进鹿鸣静脉时,孩子突然睁眼喊了声"爹"。柳寒枝的眼泪砸在青砖地面,洇出深色痕迹。卫生所后窗突然传来拍打声,七八个裹着棉被的村民挤在雪地里,最前面的陈家媳妇举着煤油灯:"顾大夫,我家栓柱也出疹子了!"

防疫队的卡车在凌晨三点抵达。穿军大衣的防疫员往门上贴隔离告示时,顾沧云正用土法熬制紫草根汤。林医生夺过他的砂锅摔在地上:"你这是草菅人命!"

黑褐药汁在雪地上蜿蜒成河。顾沧云捡起碎陶片,掌心被割出血口:"二十年前北京闹麻疹,我老师用这个方子救过整条胡同的孩子。"

"可你妹妹死了!"林医生突然尖叫,防疫手册从她颤抖的手中滑落,"协和医院的病历档案...你父亲是留美归国的传染病专家,他写的治疗日记在医学馆藏着..."

煤油灯爆了个灯花。顾沧云盯着墙上晃动的影子,仿佛又看见父亲被押走时白大褂上的墨渍。那些写满英文的药方在批斗会上化作灰烬,就像此刻在铁桶里燃烧的带疹衣物。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柳寒枝在焚烧炉边找到了张矿长。男人正把成捆的安全生产记录往火里扔,火光映出他通红的眼:"弟妹,当年透水事故...井下的支撑木用的是柳木。"

柳寒枝怀里的暖水袋砰然落地。她丈夫是矿上唯一的木匠,事故前三天刚往井下运了二十根桦木——而会计账本上记的却是每根贵三成的松木。

"矿上给每个遗属发了两百块..."张矿长的声音被烟雾呛得支离破碎,"钱是从安全生产基金里挪的。"

隔离区的咳嗽声此起彼伏。顾沧云在给第八个孩子做耳针退烧时,看见柳寒枝穿过晨雾走来。她手里攥着个烧变形的铜烟盒,那是丈夫下井前总揣在左胸口袋的物件。

"顾大夫,能给我讲讲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吗?"她问得突兀,冻裂的指尖摩挲着烟盒上模糊的"安全生产"字样。顾沧云手下的银针微微一偏,病床上的孩子发出呓语。

晨光刺破云层时,防疫队的喇叭开始广播麻疹防控通知。林医生在给最后一个患儿抽血时,突然发现顾沧云颈后的瘢痕——那是青霉素过敏患者常见的淋巴结肿大痕迹。

"你给自己注射了试敏?"她的针筒差点戳破橡胶塞。顾沧云正用绷带裹住溃烂的右手,那是连夜捣药留下的伤口:"柳寒枝丈夫临死前托人带话,说井下的柳木桩子会唱歌。"

2008年秋,双槐岭村卫生所的消毒柜突然停电。退休返聘的顾沧云摸黑翻找蜡烛时,在药柜底层触到个硬皮本。1985年麻疹疫情记录的字迹已经模糊,却夹着张泛黄的处方笺——是他当年没敢给柳寒枝看的青霉素过敏试验报告。

窗外的老槐树又断了根枝桠。已经接任县医院传染科主任的林医生打来电话:"顾老,新修订的《疫苗管理法》要实施了。"她的背景音里传来儿童接种室的喧闹,和当年焚烧炉的噼啪声重叠在一起。

顾沧云挂掉电话,把处方笺叠成纸船放进溪流。下游的矿难纪念馆前,柳寒枝正给孙子讲解安全帽的演变史。穿校服的小男孩突然指着玻璃展柜喊:"奶奶,这个烟盒上的字和你手帕上的一样!"

柳寒枝抚过展柜里碳化的柳木桩,安全生产的"全"字只剩半个王字旁。溪水载着纸船穿过新建的防疫桥,1985年冬天的冰裂声永远封存在太行山的褶皱里。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