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以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紧扣生态环境领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持续拓展法治宣传路径,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以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紧扣生态环境领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持续拓展法治宣传路径,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精心谋篇布局,夯实普法基础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照云南省“八五”普法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八五”普法决议,聚焦“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三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谋划部署、强化督促落实)为抓手,精心谋篇布局,夯实普法工作基础,务求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普法机制建设基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成立专项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同志统一领导、处室(单位)各司其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切实把普法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
强化谋划部署,画好普法工作蓝图。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此为基础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目标任务、具体推进措施及相关工作要求,保证各项普法责任落到实处。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出台《云南省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普法办法(试行)》,推动普法与执法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开展。积极构建并落实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普法责任“三单一书”制度,定期了解各处室(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展,跟踪督促重要节点普法活动情况。同时,积极推动述法与述职、述廉工作深度融合,并将各处室(单位)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年度厅内综合考核指标。
坚持以上率下,凝聚普法合力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以“三个坚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坚持多种形式广泛学、坚持营造氛围深入学)为方向,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干部职工法治素养,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普法作表率,有效凝聚起“八五”普法工作的更大合力。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推动学法制度化、常态化。印发《中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明确必学内容。同时,坚持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会“第一议题”制度,落实《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个性清单》。
坚持多种形式广泛学,提升法治素养能力。以训促学,每年两期“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连续两年8场16堂“普法+业务”季度宣讲活动、执法人员全员轮训等形式的开展,夯实了干部职工的法治理论基础。以考促学,2023年7月印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处级干部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实施办法》,并确立“凡晋必考”原则,先后组织对厅党组新任命处级干部开展统一的法律知识考试两次,有效提升学习主动性,推动处级干部学法工作规范化。以观促学,持续抓好领导干部的“法治公开课”,每年认真组织庭审观摩不少于两次。
坚持营造氛围深入学,推动生态环境工作提质增效。充分利用厅机关办公楼大厅公共休憩区域,打造法治宣传“微景观”——法治文化宣传角,通过放置图文并茂的普法展板、普法宣传资料展示架、投放电子屏等形式,实现法律知识随处可见、随手了解,让干部职工及外来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同时,充分发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两微一网”平台快速、高效的传播优势,设置“以案释法”“法治宣传”“环境法治”“环保小课堂”等专题栏目,让普法工作日趋常态化。
拓展宣传渠道,增强普法实效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注重抓实“三个结合”(普法宣传与依法监管相结合,普法宣传与面向社会相结合,普法宣传与主题、专项活动相结合),积极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普法工作提质增效。
推进普法宣传与依法监管相结合。主动作为,把普法工作贯穿于立法起草、执法监察、行政审批、行政检查、生态环保督察等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监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省累计开展送法入企11000家次。建章立制,印发《云南省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规范典型案例的收集、编纂、报送、审核、发布等流程,逐级建立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库。迄今已发布18批次129件个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提升执法效能,促进全省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
普法宣传与面向社会相结合。每逢“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5·22”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均会提前部署,线上线下同步举办面向社会大众的大型活动。迄今先后在昆明、红河、曲靖、大理、保山等5个州(市)开展云南省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累计约186万人次,共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3万余件。同时,依托“法律六进+N”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迄今先后联动昆明、昭通、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共30余场次,通过知识宣讲、现场答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科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知识。
普法宣传与主题、专项活动相结合。创新启动“环评服务 我在一线”主题服务活动,自2023年起,将每月10日设立为环评“一线服务日”,主动上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累计开展环评“1对1”服务3000余人次,先后赴49个重点开发区、919个重大项目现场进行指导服务,集中解决一批企业在环评文件编制、报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依托全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途径,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普法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以“普法+志愿服务”的形式一同推进、部署、落实,全省115支生态环境志愿队伍、4035名志愿者主动融入普法工作,共计开展活动458场。今年3月正式启动的“九湖环保卫士”志愿服务,聚焦重点高原湖泊保护与治理,着力宣传“一湖一条例”,在社会上产生很好的影响。全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累计接访1370次,参与普法宣传185893人次。
此外,以“法治+文创”打造普法宣传新模式。以云南生态环境动漫IP“云小环”“云小境”两只亚洲象为主角,制作系列普法宣传动漫视频;《象与法》“以案释法”的典型案例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建设云南生物多样性网上博物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平台普法宣传。
2023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荣获“普法强基全民守法”暨云南省第四届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大赛优秀组织奖,同年获云南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示范点荣誉称号。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