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岁月无声地流逝。但岁月是有声音的,风声、雨声、歌声……这些声音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是历史的回响。二千多年前孔子闻之三月不食肉味的韶乐,一千多年前唐玄宗美轮美奂的霓裳羽衣曲,我们都不可能亲闻。这些失传、消失的美好音乐或有历史意义的声音,如云
偶然翻出一张老唱片,是文革时期的薄膜唱片。封套完好无损,上面图案设计印刷精美,极富文革时期色彩。观赏摩挲之际,感慨良多。
人们常说,岁月无声地流逝。但岁月是有声音的,风声、雨声、歌声……这些声音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是历史的回响。二千多年前孔子闻之三月不食肉味的韶乐,一千多年前唐玄宗美轮美奂的霓裳羽衣曲,我们都不可能亲闻。这些失传、消失的美好音乐或有历史意义的声音,如云烟般散去,无影无踪,成为人类永久的遗憾。
直至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声音才开始被人们永久记录并留存下来。1887年贝利纳改进了留声机的设计并发明了唱片,存储和播放声音更加便捷了。1908年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销售唱片。1917年中日合资,大中华唱片公司成立,1927年改为中国人自主经营。1966年中国唱片厂自行研制薄膜唱片成功。
这张文革老唱片就是中国唱片厂出版发行的薄膜唱片。里面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它记录和保存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音乐。如今文革时期的唱片留存已渐稀少。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声音和听觉艺术的主要载体,老唱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来源:光阴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