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显实力!奔驰EQS实测续航1342公里 国产固态电池要抓紧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1:02 1

摘要:最近,汽车圈被一则消息刷爆:奔驰官宣旗下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 EQS 测试车,成功完成长途道路实测,横跨三国,一路从德国开到瑞典,实测续航达到惊人的 1205 公里!剩余电量还能再跑 137 公里!这一成绩,直接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为之一震。那么,奔驰固态电池

最近,汽车圈被一则消息刷爆:奔驰官宣旗下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 EQS 测试车,成功完成长途道路实测,横跨三国,一路从德国开到瑞典,实测续航达到惊人的 1205 公里!剩余电量还能再跑 137 公里!这一成绩,直接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为之一震。那么,奔驰固态电池和国产固态电池,谁能先一步 “封神”?

奔驰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EQS原型车在满电状态下成功行驶了748.8英里(1,205公里),这一成绩不仅追平了Lucid Air Grand Touring刚刚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还展示了固态电池在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日常实用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奔驰这次测试是在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 EQS 原型车上测试固态电池组,可不是在理想环境下的 “秀数据”。测试车从德国出发,途径丹麦,最终抵达瑞典,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和路况,高温、低温、雨天、山路…… 全都有。全程未停车充电。在这样的现实场景下,还能跑出 1342 公里的续航,足见这款固态电池的实力。

奔驰表示,与标准版 EQS 搭载的电池相比,其固态电池组能量密度提升 25%,而重量和尺寸却基本保持不变。该电池组是奔驰与梅赛德斯 - AMG 高性能动力系统部门(Mercedes-AMG High Performance Powertrains)及集团位于英国的 F1(一级方程式赛车)技术中心合作研发,所使用的锂金属电芯由美国 Factorial Energy 公司提供。

此次奔驰 EQS 原型车行驶的 748.8 英里(1205 公里),恰好与Lucid Air Grand Touring 车型此前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持平 —— 后者当时同样实现了单里程748.8 英里(1205 公里)的续航。而此次奔驰的成就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Lucid的车型采用的是传统 117 千瓦时锂离子电池,而奔驰不仅用固态电池达成了同等续航,还剩余了部分电量。

为了解决固态电池充放电时体积变化的问题,奔驰还特别配备了气动执行器。它就像一个智能管家,能实时监测并调整电芯的状态,有效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简单来说,不仅跑得远,还更耐用、更安全了。

在测试中,奔驰EQS原型车在完成748.8英里的行程后,仍剩余85英里(137公里)的预估续航里程。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这款电动轿车单次充电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 834 英里(1342 公里),远超目前市场上所有在售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

奔驰计划在本十年末(2030 年前)将此类创新技术投入量产,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续航里程和舒适性。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Markus Schäfer表示:“固态电池是电动汽车出行的真正变革者。通过EQS的成功长距离驾驶,我们证明了这项技术不仅在实验室中有效,而且在道路上也能发挥出色的表现。”

相比之下,国产固态电池,进展如何?奔驰固态电池和国产固态电池,谁能先一步 “封神”?

国产厂商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也不甘落后,时间表甚至普遍比奔驰早 3 - 5 年。

长安宣布 2027 年将推进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其 “金钟罩”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400Wh/kg,续航 1500 公里,采用硫化物路线并具备零下 30℃的抗冻能力,十分令人期待。

比亚迪一边推进 1000V 高压平台(1 秒充 2 公里),一边布局固态电池研发。据愁,比亚迪计划于 2027 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并预计在 2030 年推广至 4 万台主流车型,2033 年装机量将达到 12 万台。

国轩高科的 “金石固态电池” 更是在参数上十分亮眼,能量密度达到 525Wh/kg,超奔驰的 450Wh/kg,6 分钟快充可跑 1000 公里,零下 30 度还能保持 80% 续航。不过目前量产面临成本高等问题,距离大规模普及还有待时日。

从能量密度看,奔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 450 瓦时 / 千克,国轩高科的 “金石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高达 525Wh/kg,在这一点上部分国产固态电池更胜一筹。但奔驰固态电池在续航实测中表现出色,达成 1342 公里的续航成绩,且车辆剩余续航仍有 137 公里。

在量产时间上,国产厂商如长安、上汽等计划量产的时间普遍早于奔驰,长安预计 2027 年量产,上汽计划 2026 年第四季度量产,而奔驰要到 2030 年才将固态电池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中。

然而,奔驰在固态电池研发过程中,依托 F1 技术团队,将赛车级的轻量化与散热技术下放民用,在电池系统的集成与优化上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并且,奔驰此次长途测试成功,验证了其固态电池技术在真实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成熟度。国产固态电池虽然研发进展迅速,但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突破或即将量产阶段,在实际道路测试的验证方面,与奔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成本方面,固态电池普遍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奔驰固态电池初期成本高达 300 美元 /kWh(传统锂电池约 100 美元 /kWh),国产固态电池如国轩高科的 “金石固态电池”,因使用的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成本高昂,也面临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在成本控制上,双方都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国产固态电池和奔驰固态电池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能量密度、量产进度、成本控制和技术安全性等方面,劣势则集中在技术成熟度与实际验证方面。

来源:新车迷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