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他们用网络连起城乡,让“土疙瘩”成为香饽饽;用温情化解矛盾纠纷,让“后进村”蜕变成文明标杆;用饭香焐热民心,让文明新风浸润乡里……他们就是平邑县仲村镇“兵支书”群体。
带着军人的硬朗与赤诚,写下不一样的富民强村新故事
——平邑仲村“兵支书”的治村之道
在临沂客户端讯 他们用网络连起城乡,让“土疙瘩”成为香饽饽;用温情化解矛盾纠纷,让“后进村”蜕变成文明标杆;用饭香焐热民心,让文明新风浸润乡里……他们就是平邑县仲村镇“兵支书”群体。
路兴彩:一根网线激活“沉睡资源”
“当过兵的人,就得有股较真劲儿!”去年10月,退役军人路兴彩临危受命,接下了西乐里村这个无产业、无资源、无集体收入的“三无村”发展重担。
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路兴彩已从事电商行业12年,积累了丰富的直播经验和大量粉丝。面对村里的困境,他以军人“啃硬骨头”的韧劲,将电商经验锻造成破局“尖刀”,带领村民进军直播产业。
“初带村民开直播,就像在部队里带新兵一样,从直播话术到镜头表现,得手把手地教。”路兴彩告诉记者,村民记不住,他就编土话顺口溜;面对镜头发怵,他组织村民反复练。村民从“躲镜头”到“抢镜头”的转变,全凭其特有的耐心与细致训练。
不到一年时间,村里的石磨面粉、手工煎饼这些“土疙瘩”,通过网络秒变“香饽饽”,不仅鼓了村民腰包,也让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
昔日冷清的农家院,眼下成了热闹的直播间: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转化为“新农资”。如今,“你有一份新订单”的提示声,奏响了村民致富的最强音。
齐文锋:法治筑基重塑治理“新秩序”
2021年4月,退役军人齐文锋扛起了“后进村”段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上任伊始,面对村组织涣散、信访不断的“老大难”问题,他无所适从。通过和信访户面对面交流,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后,齐文锋发现,信访户普遍缺少专业的法律知识,常常深陷于自我设置的“迷宫”中。
于是,齐文锋凭借军人的硬气与果敢,将突破口精准锚定在依法化解“积案”上。他带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逐户走访“上访户”,梳理法律依据,在法治框架内融合情理,确保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彻底化解。
看得见的公正,让村民从“遇事找关系”变成“遇事学法律”,办事先问“合不合法”成为习惯,邻里间少了争执,互助互让的氛围日渐浓厚。
从乱到治,由弱及兴,有了法治加持的村风和奋进势头,段庄村接连获评“市级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李爱明:孝善润心涵养村风“新气象”
“你看这菜,顿顿都挑最好的上,爱明比亲儿子还亲哩!”在武岩庄村孝善食堂,82岁的郭志香指着热腾腾的饭菜感慨道。这暖心的一幕背后,是“兵支书”李爱明关爱村里老人的扎实行动。
“我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不少空巢老人啃着冷馒头就着咸菜对付一日三餐,更有图省事的老人,常常做一次饭连吃好几天。”李爱明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长辈们每天吃上热乎、有营养的饭菜。”很快,他置办齐了食堂用品,村里的孝善食堂就此搞了起来,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周提供一次“爱心餐”。
怎样让“孝善食堂”长久飘香?李爱明牵头成立了蟠桃种植合作社,将收益用于孝善食堂的运行,确保爱心事业能够持续发展。
食堂不仅是就餐点,更是培育孝善村风的阵地。在李爱明倡议下,村里又组织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凝聚起村民崇德向善的蓬勃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春秀 通讯员 程骞 郑焱
编辑:王玉婷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