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轻时,阿华在外犯下抢夺罪,被判服刑。期间其父患病,其母没有经济来源。贺元松上门帮解急难愁盼,忙前跑后申请补助为两位老人改造危房、申办低保和医保。阿华出狱后,他又为其协调安排了护林员岗位,对方倍感温暖……
年轻时,阿华在外犯下抢夺罪,被判服刑。期间其父患病,其母没有经济来源。贺元松上门帮解急难愁盼,忙前跑后申请补助为两位老人改造危房、申办低保和医保。阿华出狱后,他又为其协调安排了护林员岗位,对方倍感温暖……
他是贺元松,地道的农民,中共党员,现是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钱相派出所警务助理、乔马村治保主任,还是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县司法局聘任的人民调解员。他践行初心使命十五载,把乡村善治贯穿始终,参加陪审三百余场、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四百起,先后获评全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综治平安建设先进个人、2023年“最美网格员”、2024年优秀警务助理、2019-2024平安安龙建设先进个人。
说起贺元松,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看到他来走访,总会听到欢迎的声音。他常说,业绩来自经年累月的实干,荣誉来自人民群众的口碑。年近六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如一棵青松,保持着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风格。
一
初中毕业后,贺元松为了谋生,前后放羊十余年。在这期间,虽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校园读书,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学习,每天上山放羊的时候,手不释卷看得津津有味。
文学、经济、法律、武侠、知音、防疫……用贺元松的话说就是什么书都读,只要能够充盈脑子,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就行。加上热心调处化解邻里纠纷,久而久之便做到了活学活用,逐渐养成了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又令人信服的行事风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放羊少年在学习成长中蜕变,竟然练就了丰富的兽医技能,成了村里的防疫员。他从挨家挨户宣传普及畜牧知识、给牛马猪羊打预防针做起,助力乡亲们发展养殖,赢得大家的普遍好评,后来顺利当选村干部,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上当起排头兵,深耕善治促和谐。
韦某相与韦某光因为垃圾的事情积累了多年矛盾。韦某相的家人常常将院坝上的垃圾往坎脚扫,而院坝坎脚就是韦某光的耕地,这让韦某光窝火不已,于是拉来水泥砖,从自家耕地上挨着韦某相的院坝边沿砌起一堵1.5米高的墙。
墙建好了,韦某相的家人却不乐意了,认为这堵墙挡住了自家的住宅向山,也就是民间说的好风水,继而要求韦某光拆除。就这样一方砌墙,一方要拆,僵持不下。不仅如此,远在广东务工的韦某相知道情况后,竟在村组群里威胁道:“我要与韦某光断绝关系,如果不拆那堵墙,我回来放倒他全家!”
韦某光受到威胁,报警。社区民警何绕立即赶来,与贺元松一起调查情况,安抚双方情绪,普法说理,避免矛盾激化。因为春节将至,促成双方同意等韦某相回来再行协商。
腊月二十九,韦某相回来了。贺元松第一时间启动工作,先后将韦某相、韦某光喊到村委会,分别劝导。
“你也看到了,小光的墙建在自家地上,你说挡了向山,这个严格来讲于法无据,是土建迷信,讲不走理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点小事就扬言报复,恰当吗……”
“小光,他说要把你全家放倒,不过是一句气话,违法犯罪的事他干不了。垃圾引发矛盾多大一个事,好好商量能解决,同宗同族的兄弟别让外人看笑话……”
“要我把墙全拆了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一点都不能拆。他在群里说的话影响不好,得道歉。”
火候已到,贺元松这才将韦某相和韦某光一齐请进调解室,充分发挥自己这个“和事佬”的黏合作用,促成韦某相当场道歉,又在村组群里道歉,韦某光则自行拆除了两层砖,既不过多遮挡,院坝上的垃圾也进不到耕地上。
从此以后,双方都满意了,签订了调解协议,和好如初,两家人和和美美过大年。贺元松后来多次回访,得知春节和清明节期间韦某相和韦某光还相约一起拜过老祖坟。
二
贺元松调解矛盾纠纷,在长期实践中自创了“秘方”。他说:“调解矛盾纠纷,需要站在双方的立场去考虑。一是说话的时候和缓谦虚点,尊重当事人;二是不能偏听偏信,气势强的不一定有理,在角落不发声的不一定理亏,做事讲事实讲依据,不能一唬吓,纸是包不住火的;三是要多打比方、举例子,把法律和道理嚼碎了喂,让当事人明白后果,做到法理服人。”
在去村委会上班的途中,贺元松看到李家大嫂已经在辣椒种植基地做工,近前就打起招呼。“老嫂子,你家儿子和儿媳妇的关系现在如何?”“可以的,可以的。感谢你们咯,多亏有你这个幺耶(叔)做工作。现在两口子好得很。儿子在外面打挖机挣钱,儿媳妇在家做饭和接送娃娃上学放学。”
对于化解了的矛盾纠纷,贺元松都会持续关注。说起李家大嫂的儿子和儿媳,当初要是没搞好,极有可能家破人亡。原来,儿子小刚长期在外务工,儿媳小月借着孩子有婆婆照料,便三天两头与一帮朋友聚餐喝酒,终于有一天出轨小郑。
这小郑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竟然找到了小刚的电话号码,向其编发短信息告知了小月出轨之事。小刚看到信息后,立即致电小月,撂一下句狠话:“你居然敢背叛我,在家等着离婚,老子马上就来找你们这对奸夫淫妇,要你们好看!”
小月被这一通电话吓得不行,立马报警求助。民警来处警时通知了贺元松到场,一起把小月和孩子接到了派出所,然后通过电话随时关注小刚返程的时间和位置。与此同时,协调兄弟派出所将涉事的小郑带去所里看护起来,以防万一。
夜幕降临,小刚就到家了。贺元松以警务助理、治保主任和长辈的身份通知他到派出所,然后征得民警同意,由自己先出面。坐在小两口的中间,语重心长地说:“小刚赶了一天路,先喝水,听幺耶给你说。小月错了就是错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月你得保证再也不能有下次,当面给小刚认错。”
小月抱着幼儿,站起来给小刚鞠躬:“老公对不起,一时糊涂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我真的知道错了,希望你能原谅我,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这个家,不要跟我离婚。”
小刚铁青着脸,半天没吭声,沉默了许久后才甩出一句话:“我不听你讲这些,我要去收拾那个男的!”
贺元松伸出右手,在小刚的肩上轻拍了两下。“你听幺耶讲。首先,如果你铁了心离婚,媳妇工作没收入,孩子肯定得跟你,你来怎么带?孩子没了妈妈,会影响健康成长的。再者,你去报复别人,或打或杀,一时冲动轻则判刑蹲监狱,重则一命偿一命。你媳妇这么年轻,铁定要改嫁,你妈和孩子都没人养。说远点,以后儿子长大了知道有个犯罪的爹,想过影响吗?幺耶觉得,你们都还年轻,上有老下有小呢!在一起比分开要好!”
眼见小刚慢慢平静下来,贺元松又教育起小月来。“小月你也不能只是嘴上认错,要当面表态与那个人断绝关系,你们俩得签订协议并按手印,保证不再犯。”
至此,小刚终于表态说愿意原谅小月,以后再也不追问也不责备她了。两人写了保证书,签下协议书,贺元松开车送他们回家,又叮嘱小刚的母亲当夜不要睡觉,随时听着点动静,一旦有异常,立即打电话给自己,谨防小刚想不通。
这一夜倒是相安无事,不过好景不长,十天之后,小刚拨通了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声称还是想不通,还是想去报复小郑,直言自己已经做好了进监狱的准备。
社区民警何绕接到电话后,再次请来贺元松,还一并请来了小刚的母亲、姑父、姑妈。从九点劝到十点,道理还是那些道理,效果却不明显。贺元松计上心头,把小刚的母亲拉到室外,“老嫂子你在门外大闹一场,劝他不要做傻事。”果不其然,听到母亲在外面哭诉自己将来老无所养,小刚深受触动,不禁大声喊出声来:“妈,我不找他了,我不干傻事,会好好做人!”
贺元松说,调解工作是一门艺术,牵涉方方面面,很多时候需要因人而异、因人施策。“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言的构思表达、现场氛围烘托、技巧的灵活机动、切中要害的心理疏导都是关键,只有把功夫下足,调解才有成功的胜算。”
三
在贺元松看来,化解矛盾纠纷关乎基层社会平安稳定,更关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护航乡村振兴,“我想做到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乡亲们的幸福安宁才有保证。”
这些年,为了不断提高调解水平和化解率,贺元松一方面加强对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心理学著作的自学,另一方面通过参加陪审和庭外调解、主导村级调解来积累丰富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趁着朦胧夜色,韦某安与妻子驾驶三轮车进入种植基地,盗割了一车黄竹草,不料被种植户老张逮了个正着。在现场吵闹起来后,曾被盗割过黄竹草的七八户人家都来了代表,七嘴八舌地讨要说法,嚷嚷着要殴打韦某安两口子。
见势不妙,韦某安立即打电话向贺元松求救。贺元松火速驱车到场,得知这些寨邻种植黄竹草的土地都与韦某安的地接壤,大家异口同声地十分无奈地抱怨道:“韦某安的地挨着谁家地,谁家地上的黄竹草就要遭殃。”了解掌握情况后,贺元松说:“黄竹草被盗割,没有证据可不能乱讲,如果全部扣到韦某安两口子头上是错误的,严格地讲算是污蔑抹黑,上了法庭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话音落地,大家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贺元松三言两语将凑热闹的群众劝回家,接着将韦某安俩口子和老张带到村委会调解室。老张的诉求是索要两千元赔偿,韦某安觉得要价太高当场拒绝。贺元松笑呵呵地插话:“要我说那点草铁定值不了两千块,不信你自己拿去街上卖,要是卖得了这个价,我自掏腰包补贴你两千块。”这话一出,把当事双方都逗笑了。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以赔偿六百元达成协议。
不过,韦某安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爱占小便宜。这个习惯因为没有得到根治,终究还是闹出大事来。韦某安与韦某龙因地界纠纷大打出手,造成韦某龙轻伤二级。
原来,韦某安的土地紧挨着韦某龙的林地,林地上树木稀疏,光秃秃的。韦某安在耕作自家土地时,每次都将林地挖掉一两尺,在上边种了辣椒、苞谷,韦某龙发现后气不打一处来,将种植物拔掉。韦某安不依不饶,殴打韦某龙泄愤。
接到韦某龙妻子的求助电话后,贺元松赶紧来拉架,只见韦某安又将韦某龙的妻子打倒在地。贺元松一边组织群众拉架,用手机录下现场证据,一边通知派出所。
办案民警到场后,将韦某龙两口子送医,将涉嫌故意伤害的韦某安带到所里做询问笔录。怎奈韦某安坚持自己无错,既不愿赔钱也不愿道歉,最后被依法判刑。涉及民事赔偿部分,韦某龙通过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了做到案结事了,贺元松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和韦某龙、韦某安的家庭成员,重新勘测划定了引发矛盾纠纷的地界。随后召开村民代表治安共商会,以案说法,举一反三,警示教育,至今再无此类矛盾纠纷和警情发生,遇事都是好好商量。
四
为了干好村级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贺元松不单是将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成了家常便饭,在普法教育方面也绞尽了脑汁,比如他的私家小轿车就被改装成了“宣传车”。
乔马村的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辆张贴了“乔马村治安巡逻”字样的轿车来来去去,小喇叭像朵花一样别在车牌边。贺元松进组入户开展工作,他的车载喇叭自然而然就会循环播放安全生产、禁止焚烧秸秆、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禁止违规操办酒席、禁毒、反邪教、崇尚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内容。
平安法治宣传对于平安乡村、和美乡村的意义,贺元松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说:“往大了讲,从革命战争年代一路走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宣传工作从未缺席,舆论引领功不可没。往小了讲,菜市里的摊贩都会用喇叭反复叫价,招揽顾客。我只要天天宣传,大家天天听,总会记住一些,这样群众就不会轻易去做违法犯罪或不安全的事。”
路遇乡亲,不忘刹车打招呼。“嫂子,哥在外打工,你在家管老人带孩子,骑车出门要骑慢一点,记得戴头盔,注意安全哈!”“老爷老太,天气冷了穿厚点,在家烧火的时候,把柴火堆远点,严防火灾危害。”“小朋友,你在外面玩要早点回家哈,不要随便接陌生人的东西吃,不要跑到马路上玩哈!”
类似的关心体贴的“温馨提示”,贺元松天天挂在嘴上,简单质朴的话,带给村里的男女老少暖暖的关怀。他用自己经年累月的持之以恒,换来了村里的和和美美。他常说:“新时代的村干部要有新的追求和高度,要强化责任落实。”
从事村级治理工作十五年来,贺元松兢兢业业,总体的自我评价是认真的、用心的、满意的,对群众问心无愧。“唯一的遗憾是对家人常怀亏欠。媳妇为了支持我,包揽全部家务,从无半句埋怨,而我却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贺元松说:“既然做了村干部,就要当成职业履职尽责,就要努力让群众满意。等退休了,我再安心回家带孙子,享享天伦之乐。”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