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为夏王朝核心根据地的论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1:33 3

摘要:夏王朝作为中国最早的世袭王朝,其政权中心的地望一直存在争议。传统学界多依据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将夏都“斟鄩”定位于中原豫州,形成“中原中心论”。然而二里头缺乏与夏王朝匹配的王权遗存与文字铭刻,学界长期存疑。本文通过考古资料、出土文字、历史文献和地名学线索,结合

—— 长江以南的夏政中心与长江以北的贰夏现象

作者:翁卫和

摘要

夏王朝作为中国最早的世袭王朝,其政权中心的地望一直存在争议。传统学界多依据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将夏都“斟鄩”定位于中原豫州,形成“中原中心论”。然而二里头缺乏与夏王朝匹配的王权遗存与文字铭刻,学界长期存疑。本文通过考古资料、出土文字、历史文献和地名学线索,结合三星堆新出土文物,提出新的解释框架:夏王朝的政权中心自始至终位于长江以南,以三星堆为夏启建政与夏桀亡朝的斟鄩王都;长江以北仅为夏文化传播区,或因太康失政与桀亡朝而形成的贰夏现象。这一论断不仅修正了对夏王朝中心的错误认知,也为重构中华文明的起源格局提供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三星堆;夏王朝;斟鄩;贰夏;殷夏;礼制考古

引言

夏王朝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关键起点,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然而,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其王都何在,一直是学界的“世纪之争”。20世纪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因其年代大致符合夏晚期,被多数学者认定为夏都斟鄩。但二里头遗址缺乏王族墓葬、文字铭刻与大规模宫殿建筑,无法承担“天下共主”的地位;国际学界更普遍视夏为“传说”。

与此同时,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自1986年及2020年两度发掘以来,出土大量青铜、黄金、玉石礼器,显示出高度发达的王朝文明特征。尤其是青铜神坛、金杖、玉璋、重瞳面具等器物,与文献记载的夏礼、夏神话高度契合。由此可见,学界必须跳出“中原中心论”的桎梏,重新审视夏王朝的真实格局。

本文主旨明确:夏王朝的政权中心自始至终在长江以南,三星堆是夏启与夏桀的斟鄩王都;豫州的夏地名仅源于贰夏与殷夏,并非真正的夏政中心。

一、夏王朝中心地望的学术争议

1. 中原中心论的形成与困境

自“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来,考古界普遍将二里头文化视作夏晚期。然而:

• 缺乏文字:二里头遗址未见确切铭文,与商代甲骨、金文有明显断层。

• 礼制不足:器物多为酒器与小礼器,未见宏大的宗庙体系。

• 考古落差:相比安阳殷墟的庞大城邑与王陵,二里头远逊其规模。

国际学界因此普遍怀疑夏朝为“后人虚构”。这种困境凸显了中原中心论的局限。

2. 巴蜀中心论的提出

三星堆遗址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

• 城址规模宏大,面积达3.6平方公里;

• 出土礼器组合复杂,涵盖神坛、英雄神树、金杖、玉璋;

• 神坛铭文涉及“共工”“颛顼”,与文献神话直接呼应。

这些特征表明,巴蜀地区完全具备夏王朝政权中心的条件。

二、文献记载中的夏王都“斟鄩”

1. 《竹书纪年》中的斟鄩

《竹书纪年》明确载:“启居斟鄩”,“桀亦居斟鄩”。说明夏启建朝与夏桀亡朝均发生在此。斟鄩是夏王朝最重要的王都。

2. 《尚书·禹贡》的九州格局

《禹贡》记九州贡赋,若以中原为中心,地理难以解释;若以巴蜀为中心,则九州水系与贡物配置完全合理。由此可见,夏王政权的“天下之中”应在巴蜀,而非豫州。

3. 《淮南子》与神坛对应

《淮南子》记“共工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三星堆神坛正以三层宇宙结构、八柱象征,物化了这一神话。这一对应说明,三星堆是夏礼制体系的物证。

三、三星堆:夏启与夏桀的斟鄩

1. 夏启建政

夏启废禅让制,开创世袭王朝。其合法性需要通过祭祀体系确认。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金杖、玉璋正是王权合法性的物化。

2. 夏桀亡朝

考古发现,三星堆坑存在大规模焚毁痕迹。青铜人像被砍割,神树折断,金杖碎裂。这与夏早太康失政,夏相被杀。或为桀亡朝时宗庙毁弃的记载高度吻合。因此,三星堆亦是夏桀之亡都。

3. 夏都的持续南方性

无论太康、仲康、相、少康,夏代王都活动范围均在长江流域。少康中兴亦从江汉兴起,证明夏政中心始终在南方。

四、长江以北的贰夏与殷夏现象

1. 贰夏政权

太康失政后,太康及宗室流亡至豫州,建立“贰夏政府”,仿照夏制命名地名。这些地名是流亡政权的遗存,而非夏政中心。

2. 殷夏遗存

商汤灭夏后,将夏人迁徙至豫州。夏遗民沿用“夏邑”“夏台”等旧名,以纪念故国。这是殷灭夏现象的产物。

3. 文化传播区

长江以北的夏文化遗存,只是传播或流亡现象,并非夏王朝的核心。

五、夏文明的南方主体性

1. 稻作农业

夏文明以稻作为基。《禹贡》记江汉贡稻,三星堆出土稻谷遗迹,说明夏文明根基在长江流域。

2. 礼制与神话

三星堆神坛表现“天地人三界”,青铜神树与太阳纹对应《山海经》英雄射日神话。铭文中的“共工”“颛顼”印证夏人祭法“祖颛顼而宗禹”。

3. 王权合法性

青铜大立人象征帝尧,纵目面具对应舜“重瞳”,金杖体现夏王权符号。三星堆是夏王朝礼制政治的物质化中心。

六、修正“中原中心论”

• 二里头缺乏夏王朝核心要素,更可能是殷族方国都邑。

• 三星堆则全面展现夏王政中枢。

• 因此,应修正为:长江以南是夏政中心,长江以北仅为文化传播区或贰夏流亡地。

结语

通过考古实证与文献比对,可以确认:

1. 夏王朝中心始终在长江以南;

2. 三星堆是夏启与夏桀的斟鄩王都;

3. 长江以北仅存在贰夏与殷夏现象,不是夏政中枢;

4. 夏文明的主体性来自长江稻作文明、礼制与祖先崇拜。

这一结论颠覆了长期的“中原中心论”,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新视野。三星堆不仅是考古奇迹,更是夏王朝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文明南方根基的历史见证。

来源:翁卫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