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吴乔晴予:掬水月在手,弄书香满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1:13 1

摘要:从红楼讲堂到未名塔影,燕园四季在学子的迎送间开启了又一篇章。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穿越时空的回响,踏入这片思想与理想交织的土地。他们在奋斗中昂首挺胸,也曾在迷惘中短暂驻足;他们一路结伴而行,始终心向光明之处。现在,让我们共听“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畅想无限

从红楼讲堂到未名塔影,燕园四季在学子的迎送间开启了又一篇章。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穿越时空的回响,踏入这片思想与理想交织的土地。他们在奋斗中昂首挺胸,也曾在迷惘中短暂驻足;他们一路结伴而行,始终心向光明之处。现在,让我们共听“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吴乔晴予

毕业中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2024年5月30日,在2024年高考前夕,还在高二、对高考有些迷茫的我写下了一封寄给明年此时自己的信:“不知你是否有了其他目标,但现在,我的目标是北大。”我如是写道。

或许此时,我与北大结缘的种子已然深埋于心。北大好似穿过绵延时光的一轮明月,静静悬挂于天边,每每捧起内心对北大的向往,便可看到月亮随水面起落的波光。正是这柔和又坚定的光,让我一次次越过学习中的高山峡谷,埋头于书本中苦读,弄得身心满书香。

1

挫折

2024年高考结束,刚进入高三的我遗憾地错过了燕园之旅。是我不够努力吗?我真的无法与北大并肩吗?种种怀疑涌上心头。

但短暂的失落很快被干劲冲刷,也许这便是文科学习的魅力。当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五四风雷、新文化运动的澎湃浪潮,当那些泛黄书页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呐喊一次次震撼心灵,北大用她厚重而激昂的历史告诉我:北大青睐的,永远是无畏挫折与冷水的战士,而绝非轻易退缩的懦夫。

我开始投入更多,为心中的燕园奋斗。我不再惧怕一时的失利,而是沉下心汲取考试经验;我一次次在夜晚翻开习题册,将攀登的阶梯夯实再夯实;我迈出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脚步,消除学习中的重重障碍……潜心的学习兑换成稳步提升的成绩,此时再望北大,不是遥不可及的仰视,而是充满信心的注视:我知道,我的努力与坚持,让我有实力求学燕园、与北大并肩。

2

冲刺

在距高考100天时,我收到了北大的“百日征程”笔记本。赤红的封面与“北京大学”四字重重地敲进我心头,给予我莫大的鼓舞。高三的学习繁重,这份激励让我咬牙“挺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我在上面记录每日的思考与进步,当日记本被一页页翻过,仿佛自己真的离北大又进了一步,仿佛半个身子已触到了燕园柔波。

带着来自老师亲友的鼓励,带着内心对北大的向往,我坐在了高考的考场,挥笔写下高中时代的结尾。“当你足够努力足够用心,结果不过就是水到渠成。”班主任的话回响在我耳畔。是啊,高考结束铃声响起,而我心中竟无紧张忐忑,唯留一片坦然。

3

缘·圆

录取查询页面上的“已录取”三个大字,紧紧连接起北大与我的纽带。回望来路,是母校严谨学风奠定的基石,是父母无言的信任托举的翅膀,更是那个无数次追问“为什么”、不曾懈怠的少年,共同铺就了通往燕园的石阶;由衷感谢一切使我更加强大的经历,也感谢未曾放弃的自己。

刚刚踏入燕园,心中充满憧憬,亦怀敬畏。我深知,高考的光环在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便已成为过去。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汇聚着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同学。我期待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切磋琢磨,聆听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在思想的激荡中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我渴望在元培的开放平台上,尝试不同的课程,探索未知的领域,在碰撞中发现真正的热爱与无限的潜力。更希望,我能在北大人“常为新”的精神感召下,不仅汲取知识,更能涵养家国情怀,思考如何将所学回馈这片滋养我的土地。

4

结语

燕园于我,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起点,更是新征程扬帆的港湾。未名湖的涟漪,将是书写新篇的墨池;博雅塔的剪影,将是指引方向的航标。我已准备好,以归零的心态,拥抱元培赋予的无限可能,在这片精神的沃土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去书写属于我的、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北大故事!

供稿 | 吴乔晴予,内容有修改

美编 | 谢蒙恩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