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稍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颜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琅邪践阼A如B孺子C何D社稷E宗庙F将G其危乎
【答案】 ADF
【解析】 “今琅邪践阼”中,“今”是状语,“琅邪”是主语,“践阼”为谓语动词,独立成句,故应在A处断开;“如孺子何”是一句疑问句,“如……何”表疑问,故应在D处断开;“社稷宗庙将其危乎”中,“社稷宗庙”连用,表示句子主语,“将其危乎”作修饰副词及谓语成分,故可于主语后断开,故应在F处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中“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的“狼籍”意思不同。
B.稍,这里是“逐渐”的意思,《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也是此意。
C.假节,即“假(借)以符节”,是指皇帝将符节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D.数,文中意为“计算”,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相同。
【答案】D
【解析】 A项,两个“狼籍”分别是“名声不好”“凌乱”之意。B项,对“稍”的解说正确。C项,对“假节”的解说正确。D项,两个“数”分别是“计算”“多次”之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
【答案】C
【解析】 “太后的弟弟”错,根据原文“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可知,应是皇帝的同母弟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5分)
(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5分)
【答案】(1)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
(2)(他们)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
【解析】 (1)“为”,替;“反侧”,感到不安;“晏然”,安定淡然。(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状语后置句,应为“每以国有强敌说帝”;“每”,经常;“宜须”,应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含任庐江郡太守,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大将军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一定政绩很好,庐江有名望的人都称颂他!”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说的这些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郡人。他是丞相王导妻姐的儿子,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关系融洽,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明帝也喜爱他。成帝即位后,何充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后,他逐渐升迁为东阳太守。在郡为官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政绩,举荐不应朝廷征召之士虞喜,选拔郡里贤达谢奉、魏颜等为郡府佐吏。王导、庾亮一起向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端正有节操,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老臣辞世之日,希望陛下选用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因此何充升为吏部尚书。等到王导逝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与总领尚书事。庾冰兄弟以国舅身份辅佐朝廷,权势等同天子,担心新帝即位之后,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疏远,将遭到外臣攻击,因而策划拥立康帝,就是成帝的胞弟。(他们)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刘武,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邪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恐怕要危险了!”庾冰等不听。不久康帝继位,康帝来到前殿,庾冰、何充两边侍坐。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卿之力啊。”何充回答说:“陛下即位,是臣子庾冰一人之力。如果依我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康帝脸上露出羞愧神情。建元初年,何充出任骠骑将军,代表皇帝出行,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回避庾氏兄弟。不久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要立简文帝,而何充建议立皇太子,他的建议被康帝采纳。等到康帝驾崩,何充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庾冰、庾翼十分怨恨何充。何充担任宰相,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员,无不以功臣为先,不因私情任用亲人,人们因此敬重他。然而他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当时郗愔和他的弟弟郗昙信奉天师道,而何充和他的弟弟何准笃信佛教,谢万讥笑他们说:“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何充于永和二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封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注】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描写鸡鸣反衬春天山村宁静,村路竹溪掩映、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之美。
B.王诗中婆媳互相招呼着去浴蚕选种,既表现了家人情感融洽又表明了春事繁忙。
C.贯诗一、二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山家夕照之景,表现山家的生活美。
D.贯诗中小儿哭着要抓黄莺鸟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隐含诗人对山民贫穷的同情。
【答案】D
【解析】“隐含诗人对山民贫穷的同情”错误,应是借儿啼表现山家生活纯朴自然。
15.两首诗都写到了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王诗妙用“闲”字,写出栀子花的寂寞、无人观赏,反衬妇姑蚕事繁忙。②贯诗用“蒙蒙”叠字,写庭花宛若披上轻纱,隐约朦胧,以迷蒙宁静侧面烘托春晚农忙。(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王诗第三句“妇姑相唤浴蚕去”正面描写农事,春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第四句“闲着中庭栀子花”,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没人欣赏,反衬妇姑蚕事繁忙。贯诗“春雨晴”后的“山家”炊烟缕缕而“柴门寂寂”,想象农夫在田中忙碌的情景,暗示农夫不违农时而去田里抢时春耕。“庭花蒙蒙水泠泠”,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蒙蒙”叠字,让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写出了春雨晴后的景色。以迷蒙宁静侧面烘托春晚农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报任安书》中,除了《诗经》,作者还曾提及其他两部经书,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2)宋代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的两句,其情志与唐代王昌龄所写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非常相似。
(3)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了山水的秀美,让人生出对山水的无限遐思,不禁诵出了“______,______”的佳句。
【答案】
来源:曼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