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餐饮圈又爆大瓜。就在刚刚回应完“预制菜”质疑的发布会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突然放狠话,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甚至还要在自家餐厅推出一个“罗永浩菜单”。要知道,餐饮行业的官司和互撕并不罕见,但这一次主角可是西贝这样的大型连锁餐企,和一个以“嘴炮”闻名的
9月11日,餐饮圈又爆大瓜。就在刚刚回应完“预制菜”质疑的发布会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突然放狠话,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甚至还要在自家餐厅推出一个“罗永浩菜单”。要知道,餐饮行业的官司和互撕并不罕见,但这一次主角可是西贝这样的大型连锁餐企,和一个以“嘴炮”闻名的超级网红创业者罗永浩,这局怎么看怎么带劲。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几天前,罗永浩在直播间里随口一句:“西贝多数菜品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快立法,强制餐馆标注是否用了预制菜。”这句话直击当下餐饮行业最敏感的神经。结果,不出意外,舆论炸锅。消费者纷纷跟帖:“难怪吃西贝感觉没烟火气。”“原来我花的钱买的是冷冻技术?”而西贝方面直接被推上风口浪尖。
面对质疑,贾国龙这两天连开发布会,竭力澄清:**我们西贝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我们一道菜都不属于预制菜!**他强调,西贝确实有预加工的环节,但那和“预制菜”是两回事。用他的原话说:“餐饮行业不可能回避预加工菜品,但我们绝不是预制菜,更不是外界想象的那种加热即食。”
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大多数消费者压根分不清“预加工”和“预制菜”的专业区别。**在老百姓眼里,厨房里没现炒、没现切,都是预制菜。**于是,一边是餐企死活辩解“我们没踩红线”,另一边是消费者根本不想搞清楚专业定义,只看结果:“你家菜是不是新鲜做的?”
而罗永浩显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知道普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餐馆偷懒”。一句话扔出去,带节奏拉满,还顺带抬高了自己“敢说真话”的人设。可对于西贝来说,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直接伤害品牌核心价值。要知道,西贝的定位一直是“高端中式餐饮”,人均消费不低,如果消费者都觉得你卖的是“冷冻快餐”,那谁还愿意花大价钱?
**所以这次贾国龙选择硬刚罗永浩,甚至喊出“起诉”二字,某种程度上是被逼到墙角的反击。**一旦不表态,舆论就会默认罗永浩说的是真的;但一旦表态过头,就会把矛盾推到公众面前,演变成全面对垒。
这场口水战背后,其实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预制菜,正在成为整个餐饮行业的集体焦虑。
别忘了,今年以来,预制菜已经多次冲上热搜。从学校营养餐被曝大量使用预制菜,到网友吐槽“连米其林餐厅都逃不过预制菜”,再到资本疯狂涌入预制菜赛道……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警惕,几乎到了“谈预色变”的地步。这就让餐企陷入了进退两难:用预制菜,降本提效,但可能失去消费者信任;不用预制菜,成本居高不下,规模化很难跑通。
西贝显然属于后者。它的口碑、溢价,都是建立在“西北风味、纯手工、健康自然”这些标签上的。可你说它完全不用预加工?又不可能。毕竟上百家门店的规模,每天几百种菜品,你要是每样都现切现配,光人力成本就能拖垮企业。换句话说,西贝必须在“效率”和“新鲜”之间找平衡点。
罗永浩这句话的杀伤力,就在于把这种灰色地带给撕开了。**消费者本来对餐饮企业多少有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当有人把台面上的秘密说破,就很容易激起情绪。**这就像你知道外卖小哥有时会顺路多送几单,但一旦有人直播揭穿,你心里立马不舒服。
而且,罗永浩的人设一直是“敢说真话”“怼天怼地”,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观众更容易信。相比之下,西贝的澄清和专业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老百姓根本不关心“国家标准如何定义预制菜”,他们只关心“你家菜是不是现炒的”。所以,这场争论,西贝赢了法律,可能也赢不了口碑。
这里还有一个微妙的商业逻辑。罗永浩不是单纯“爱吐槽”的人,他背后往往有自己的商业考量。比如预制菜行业本身就是资本新宠,而罗永浩常常站在舆论制高点,既能获取流量,又能为自己可能涉足的新业务铺路。你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其实这背后可能有更深的算盘。
再说回消费者,其实很多人嘴上说“抵制预制菜”,但现实生活中,预制菜早就渗透在方方面面。**你点的外卖、你在商场吃的快餐、甚至一些高档餐厅的招牌菜,都可能有预制环节。**问题是,大多数人心里接受不了“花了三百块,吃到的是冷冻半成品”。这才是争议的根源。
所以这次西贝和罗永浩的互撕,其实是餐饮行业的一场公开处刑。它让消费者看到了行业的潜规则,也把餐企的无奈赤裸裸地摆上台面。最终受伤的,可能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度。
但换个角度看,这场冲突也许会倒逼行业发生变化。**如果立法真的能推动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消费者会有更多选择权,行业也会更透明。**只是到那时,很多餐企可能再也撑不住——毕竟真把预制菜摊在明面上,估计一半餐厅要关门。
回到罗永浩和贾国龙,两人风格完全不同。一个是爱怼人的“流量体”,一个是苦心经营的餐饮老炮。现在直接撞上,注定火花四溅。但我觉得,最后真正的赢家可能还是罗永浩。他靠一句话轻松收割了全网流量,不论官司结果如何,他的人设和热度又一次加固了。而西贝,哪怕赢了诉讼,消费者心里的问号恐怕再也消不掉。
最后我想抛个问题:**你愿意花大价钱去餐厅吃“可能有预制环节”的菜吗?如果立法强制餐企标注,你会不会改变消费习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是站罗永浩,还是支持西贝?
这一场“预制菜大战”,可能只是餐饮行业新一轮洗牌的序幕。
来源:斌说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