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智是一名17岁的男孩,从四年前开始就常常感到烦躁不安,不愿去上学,面对人际交往时压力巨大,情绪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曾多次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他曾被诊断出患有强迫症、抑郁症,后来又被认定为双相情感障碍和情绪障碍。近两年来,他的情绪波动愈发剧烈,冲动行为频发,
小智是一名17岁的男孩,从四年前开始就常常感到烦躁不安,不愿去上学,面对人际交往时压力巨大,情绪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曾多次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他曾被诊断出患有强迫症、抑郁症,后来又被认定为双相情感障碍和情绪障碍。近两年来,他的情绪波动愈发剧烈,冲动行为频发,比如冲动购物后又深深后悔,甚至在情绪崩溃时出现撞墙、割伤手腕等自伤行为。然而,在情绪平稳的时刻,小智其实是个思维清晰、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少年,他渴望被理解,也愿意与人沟通。另一位高中生婷婷则性格内向乖巧,内心非常渴望与人建立联系,却又极度害怕被拒绝或抛弃。她常常怀疑别人是否看不起自己,觉得周围的人不关心她、不理她,甚至讨厌她。每当这些想法涌现,她就会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像躲进一个无形的袋子里,不愿与外界接触。
这两个案例展现出一种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但常被忽视的心理状态——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类青少年在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他们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时而激烈愤怒,时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同时可能伴随冲动行为和对孤独的极度恐惧。尽管这种状况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它并非不可改善。关键在于理解与支持,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给予稳定而温暖的回应。
面对这样的情绪波动,学会接纳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第一步。接纳不是妥协,而是允许自己真实地体验当下情绪的存在。试着更细致地描述内心的感受,比如“我现在胸口发闷,手心出汗,好像充满了委屈”,这样的觉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当负面情绪汹涌而来时,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比如听一首喜欢的歌、写几行日记、散步几分钟,让心灵暂时从风暴中抽离。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也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更重要的是,建立规律的作息,按时吃饭、睡觉,让生活拥有稳定的节奏,这能为情绪提供坚实的支撑。
心理咨询是走出困境的重要助力。专业的心理老师可以帮助青少年梳理情绪、增强自我认知,逐步建立起更健康的应对方式。每一次倾诉、每一次练习、每一次坚持,都是迈向内心平静的脚步。只要不放弃希望,改变就在悄然发生。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