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夏天,江苏省高考刚刚结束,整个省城、媒体和学校都在热议那份闪耀着荣耀光环的高分成绩。白湘菱,这位来自江苏淮阴中学的文科状元,以语文146分、数学141分、英语109分以及其他科目稳健发挥,最终以总分430分傲视群雄。从小家境普通的她,通过日复一日的刻
“很多学校都不要你,你考了这么好的分数,多可惜啊!”这句话反复在白湘菱父母口中出现,成了她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挥之不去的记忆。
2020年夏天,江苏省高考刚刚结束,整个省城、媒体和学校都在热议那份闪耀着荣耀光环的高分成绩。白湘菱,这位来自江苏淮阴中学的文科状元,以语文146分、数学141分、英语109分以及其他科目稳健发挥,最终以总分430分傲视群雄。从小家境普通的她,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努力,终于迎来了她梦寐以求的那一刻。
白湘菱出生在一个平凡却充满温情的家庭。记得小时候,她便对书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论是家中的故事书还是学校的课外读物,都能引发她无限的好奇心。父母虽然并不富裕,但始终重视她的教育,利用一切条件为她营造了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家中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墙上贴着的励志标语,都时刻提醒着她: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进入小学后,白湘菱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老师们纷纷称赞她“天资聪颖,学得快”。在一次语文朗读比赛中,她朗诵古诗词时那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澎湃。那时的她,还不曾想到,未来有一天会成为全省状元,仅仅是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进入初中后,白湘菱所在的学校环境竞争愈发激烈。她每天清晨天未亮就起床,独自走过小巷去学校;在课堂上,她总是坐在前排,认真听讲;放学后,她并不急着回家,而是留在自习室复习、预习、做习题。每天的作业、模拟考试、各类竞赛,仿佛都在无形中雕刻着她未来的成功。学校的老师经常在课余对她说:“只要再努力一点,你就能超越自己,达到新的高度。”这些话成为了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那段充满奋斗与汗水的时光里,白湘菱常常独自一人挑灯夜读。夜深人静时,她会趴在书桌上,认真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偶尔遇到难题,她会不厌其烦地查阅参考书,直到弄懂为止。那段日子虽苦,却也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白湘菱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高考大考。面对这场全国瞩目的考试,她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高三那年,学校的气氛紧张而严肃,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都写满了奋斗目标。白湘菱所在的班级,个个摩拳擦掌,为了那几个宝贵的分数,大家夜以继日地复习,每一道练习题、每次模拟考试都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考试前夕,白湘菱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时间。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边复习边默默总结错题,总结经验。她的父母也格外小心翼翼,为她准备营养丰富的餐点,生怕她因饥饿而无法集中精力。家里那台老旧的收音机不时播放着激励人心的歌曲,似乎在为她打气助威。每个清晨,她都能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为她整理好衣物和早餐,眼神中满是期待和鼓励。
终于,高考那一天如期而至。白湘菱走进考场时,心中默念着家人和老师的嘱托:“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尽力了。”考试过程中,她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凭借扎实的基础和长期的刻苦训练,每一门科目都发挥出了超常水平。当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白湘菱走出考场时,她知道,那段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已经凝结成了不可复制的成绩。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全省上下都为白湘菱欢呼。她以430分的高分,一举摘得江苏省文科状元的桂冠。那一刻,整个学校、媒体以及家乡都在庆祝这位天之骄子的辉煌。电视、网络、报纸纷纷报道着这位状元的光辉形象,家里的亲戚朋友也纷纷送上祝福,认为她将来必定能够进入清华、北大、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实现人生大跃进。
白湘菱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拿到这么高的分数,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报。”那时的她,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骄傲,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她喝彩。家中张灯结彩,父母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称赞:“这真是我们家的骄傲,是对我们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在学校里,同学们也纷纷围上前来道贺,称赞她为“学霸”与“状元”,无数人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她那样,站在领奖台上闪耀光芒。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这辉煌与喜悦之中时,一道意想不到的拦路虎悄然出现。
江苏省独特的“3+2”高考模式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外,考生还需要参加两门选考科目。而各大顶尖高校为了确保录取质量,对选考成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清华大学要求两门选考中至少有一门必须达到A+,而北京大学则要求两门均须达到A+。
白湘菱在必考科目上无疑是全省的佼佼者,但在选考科目中,她在历史这门科目上却仅获得了B+。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波动,但在顶级高校的录取规则中,这个差距却成了关键性的障碍。随着录取名单的陆续公布,白湘菱的第一志愿清华、第二志愿北大以及心仪已久的南京大学,都没有向她伸出橄榄枝。家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曾经洋溢着喜悦与希望的气氛,被失望与疑惑所取代。
白湘菱的父母连夜讨论,一遍遍查看成绩单,试图找出哪里出了问题。母亲泪眼婆娑地说:“这么好的分数,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白湘菱虽内心伤感,却依然努力保持镇定,轻声安慰道:“这只是录取标准上的一个小细节,我相信将来还有其他的机会。”但这番话似乎难以抚平家人内心的失落,大家都不明白:一个从小到大全力以赴拼搏出来的状元,怎么可能因一门科目成绩稍逊而错失清华北大?
社会上很快掀起了讨论热潮,各大媒体、论坛和自媒体纷纷将白湘菱的遭遇曝光出来。有评论直指江苏高考录取机制的不公平,“选分不选人”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认为,严格的选考标准虽然能保证录取质量,但也可能使一些整体实力出众的考生因一时失误而付出沉重代价。而更多家长和考生则表示,“状元”这一光环原本应该代表无限可能,绝不该因一门科目的失误而被打上“最惨状元”的标签。
在录取风波席卷而来的日子里,白湘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一段难以言说的低谷。曾几何时,他们满怀憧憬、憧憬未来能在顶尖名校深造的美好蓝图,如今却因录取规则的限制而被迫打上了“失意”的标签。白湘菱的父亲在一次与亲友的聚会中哽咽道:“她这么努力,怎会因为一个小小的B+而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而白湘菱则默默承受着来自内心的巨大落差。她每天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反复思考着那场历经千辛万苦的高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录取规则过于严苛,还是自己哪里还不够完美?
在那段日子里,白湘菱几乎每天都与父母、老师和好友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她倾诉着内心的委屈与疑惑,也听取了家人一遍又一遍的鼓励和安慰。她告诉自己:“即使状元光环被遮蔽,我依然要走下去,因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路等着我。”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坚守,让她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命运的不公,也让她在那段迷茫中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就在全家人还在为那沉重的录取结果而感到绝望之时,一则意外的消息打破了这段低迷的日子。虽然清华、北大、南京大学相继拒录,但与此同时,其他985院校对白湘菱却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纷纷向她发出录取意向,认为她的整体实力无可挑剔。尤其是兰州大学,在一次招生说明会上,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我们可以为白湘菱免试直录,进入萃英学院,并允许她自由选择专业。”这一消息令家人稍感欣慰,但依然未能完全消除那份沉重的失落感。
就在所有人以为白湘菱将不得不接受一个平平无奇的211院校录取结果时,命运再次眷顾了她。来自香港的一所知名高校——香港大学,经过全面评估后,决定向她抛出了一份令人心动的录取条件:全校专业任选、免试直录,并且附带四年总额10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这一消息犹如一道强光,瞬间驱散了之前的阴霾。白湘菱的母亲激动地说道:“这是天赐的机会,孩子一定要好好把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白湘菱终于放下了对国内顶尖名校的固执,毅然决定接受这份国际化的录取邀请,开启全新的求学之路。
面对这一转机,白湘菱与家人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虽然她未能进入清华北大,但香港大学为她提供的全新平台,同样充满无限可能。现在的白湘菱正踏上前往香港的航班,心中既有对过去那段艰难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新生活的无限期待。她告诉自己:“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历练,我会在新的环境里更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
如今的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全英文的国际化教学,积极融入多元文化的校园生活。虽说那段因选考失误而饱受争议的日子仍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记,但它终将成为她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未来,无论道路如何曲折,白湘菱都将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总结这就是白湘菱从幼时努力启蒙,到中学刻苦拼搏,再到高考辉煌夺魁、历经录取风波,直至获得香港大学录取的整个故事。
她的成长充满了汗水与泪水,每一个细节都见证了她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奋斗。虽然命运曾因一个B+让她与清华北大擦肩而过,但正是那段经历,让她变得更加坚韧,更懂得珍惜未来的每一个机会。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白湘菱,正以无限热情与坚定信念,走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来源:历史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