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战胜疾病的进程。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聂伟东副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战胜疾病的进程。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聂伟东副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关工作以“Intratumor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ctivation by a nanovesicle for the concurrent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 de novo neogenesi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程然为第一作者,聂伟东副教授与北京大学谢海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尽管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患者受益。重要的原因是机体的免疫响应低,且免疫抑制机制复杂多变。研究团队开发的TLS从头诱导新生策略,有望与临床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CAR-T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协同作用,并显著增强上述疗法的临床疗效。
图1.仿生纳米囊泡活化瘤内抗原提呈细胞,以诱导三级淋巴结从头新生和原位适应性免疫应答激活示意图
此次成果的取得,不仅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展现了学校在生命科学与医学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而这背后,离不开学院完善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科研资源支持。
聂伟东副教授所在的生命学院成立于2002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生命科学学科体系,确定了“生物与医学基础研究、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生物医药研究”三条主线。
学院现建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医药工程博士点,并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获批国防重点学科。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还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进入A类学科行列。
目前,学院内设有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整合生物学、智慧生物学、空间生物研究所、分子诊疗研究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四系两所一中心”。
依托于此,北理工师生们深耕人类发育及重大疾病发生机理、医学诊疗新理念、临床应用新技术、空间健康新认识等领域,推动科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着力量。
此次在肿瘤治疗医学领域研究中,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尽显责任担当与智慧。接下来,北理工将继续探索科研新进程,为中国医学发展提供更多北理工智慧。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网、官微等
来源:陈志谦本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