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毛泽东这句振聋发聩的论断,道出了卫生工作的根本立场。从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医院建设到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从"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到中西医结合
"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毛泽东这句振聋发聩的论断,道出了卫生工作的根本立场。从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医院建设到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从"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到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改革,毛泽东的卫生观始终贯穿着人民性、预防性和系统性的统一。这种卫生观既包含"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的朴素卫生要求,更蕴含着"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的群众运动智慧;既强调"团结中西医"的医学哲学,又注重"创造中国新医学"的创新思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回望毛泽东的卫生观,既能清晰看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脉络,更能深刻领悟人民健康与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首次将卫生工作纳入军队建设体系,明确要求"军政机关对于卫生问题,再不能像从前一样不注意",并强调"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在闽赣苏区,面对严重疫情,毛泽东指示红军军医处长贺诚:"卫生工作人员要向全体红军干部战士宣传卫生防病知识",要求通过改变生活环境遏制疾病传播。1933年长冈乡调查时,他创造性地提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的论断,将卫生防疫纳入基层政权考核体系。
红军医疗体系的构建彰显人道主义光辉。1932年将长汀福音医院整体迁至瑞金,创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等爱国医生在毛泽东感召下放弃优渥生活投身革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红军实行"官兵平等"的医疗制度,1934年《红军战士及其家属伤病医疗优待条例》规定:战士负伤住院期间伙食费加倍,家属患病享受免费治疗。这种将军人健康权置于优先地位的理念,在当时世界军事史上堪称创举。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威胁,毛泽东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决断。1950年察北鼠疫爆发时,他连夜指示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要求"像扑灭敌人一样扑灭疫情"。1955年面对血吸虫病的肆虐,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亲自领导成立中央血防九人小组,在余江县创造"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灭螺经验,使这个"棺材田"之地成为全球首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典范。
爱国卫生运动开创了公共卫生治理新模式。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确立"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方针。毛泽东亲自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推动全国开展"除四害"运动。四川郫县群众用野生植物"打破碗花花"灭蝇的创新实践,正是这种群众智慧的生动体现。到1958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不足10%提升至63%,传染病发病率下降78%。
在中西医关系上,毛泽东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1954年他批评卫生部"对中医问题没有尽到责任",指示"要成立中医研究机构"。1956年创建中医研究院,1958年推动全国创办64所中医学院,使中医人才培养制度化。他提出"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新医学"的构想,既反对"全盘西化"的宗派主义,也批判"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要求"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
赤脚医生制度实现医疗资源革命性重构。1965年"六二六指示"后,全国500万赤脚医生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在广西百色,赤脚医生韦玉英创造的"三土四自"(土医、土药、土方,自种、自采、自制、自用)经验,使山区传染病死亡率下降42%。这种"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实践,使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跃升至1978年的68岁。
毛泽东的卫生观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全面关怀。1952年他批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将体育纳入卫生工作体系。在延安时期,他要求"每个乡要有一个小医务所",推动中西医联合诊所普及。这种将健康权视为基本人权的理念,在1954年宪法中得到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新时代的卫生事业发展印证着毛泽东卫生观的前瞻性。当前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78.2岁,这些成就与毛泽东时期构建的卫生体系密不可分。面对新冠疫情大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正是毛泽东卫生观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从井冈山时期的草药治疗到新时代的基因编辑技术,从"六二六指示"到健康中国战略,毛泽东的卫生观始终是指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明灯。这种将人民健康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执政理念,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又蕴含着中华文明"治未病"的智慧传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卫生观,对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来源:红博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