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鸿 | 推不倒的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06:59 1

摘要:俄乌战争硝烟滚滚,乌克兰人的反俄情绪继续高涨。最近传来一则令人错愕的消息:乌政府推倒了著名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塑像!他是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的作者。这是乌政府去俄化政策的新例。此前,列宁、普希金等名人的塑像也都被纷纷推倒。激进的去俄

——(九旬老兵话英雄)

文/俞大鸿

俄乌战争硝烟滚滚,乌克兰人的反俄情绪继续高涨。最近传来一则令人错愕的消息:乌政府推倒了著名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塑像!他是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的作者。这是乌政府去俄化政策的新例。此前,列宁、普希金等名人的塑像也都被纷纷推倒。激进的去俄化政策,可能加剧社会分裂。

然而,把乌克兰裔的著名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文化遗产政治化,并全盘否定,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保尔•柯察金是小说《钢铁》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的化身。作者塑造的英雄保尔•科察金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刻在世界进步青年的心中,他的光辉形象是永恒的,是推不倒的!

奥斯托洛夫斯基是苏联著名作家,他的不朽名著《钢铁》不仅影响了一代苏联人,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

保尔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苦工人家庭,从小性格刚烈,疾恶如仇。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内外反动派的联合围攻。当时借住在保尔家的布尔什维克朱赫来,激发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并逐步引导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他参加了红军,当上了骑兵,作战勇猛,像一头雄狮。在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了重伤,治愈后又参加了修筑铁路。当时的工作条件之恶劣是难以想象的:土匪骚扰、疾病、饥饿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成了。时任省委委员的朱赫来被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劳累过度,保尔病倒了。病情刚一好转,医生又在他的脊柱上发现了严重的暗伤,无奈,保尔只好留在乡下养病。

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 二十三岁的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在厄运面前,他曾产生过自杀念头,但坚定的革命信念又使他很快走出了绝望的低谷。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终于写就了一部世代闪光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小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但因那时年少不谙世事,只觉得故事新奇有趣,还不能理解小说的精神内涵。后来长大了,我又重读这部本书,加上当时热播央视拍摄的《钢铁》电视片,才对《钢铁》一书有了深刻认识。

此时,保尔的光辉形象,似一阵强劲的东风,吹进了全国热血青年的心里。尤其是保尔在凭吊女战友瓦莉亚墓地时发出的那段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成为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警句。

30年前的一天,我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瞻仰了心中的偶像,《钢铁》一书的作者——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墓地。书中的保尔•科察金,是作者的化身。我久久凝望着塑像,一个鲜活的保尔浮现在我的脑海:他在战斗,在劳作,在爱恋,在疗伤,在写作。此时,我想起了保尔的那句豪言壮语,情不自禁地把这段警句完整地用俄语大声朗诵:"Самое дорогое у человека — это жизнь……"(全句译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是保尔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钢铁》一书主题的最好升华。

我喜欢那种对人生绝境的从容不迫的描写,并在这种描述中彰显出人性的顽强和坚韧。读着这本书会使人感到有一股热血在奔涌、在沸腾。中央电视台曾拍摄并播出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掀起了又一股保尔热。

我所在的部队是一支肩负着特殊战备任务的部队,常年战斗在大山深处。但我们以保尔和“中国式的保尔”,《把一切献给党》一书的作者吴运铎等革命英雄人物为榜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上,日夜与狡猾的敌人进行缠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粉碎了挥舞核大棒敌人的侵略阴谋。我们不愧是保卫世界和平和祖国安宁的忠诚卫士。我们可以骄傲地告慰先人:我们已把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钢铁》这部著作的魅力是永恒的,它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为保尔对人类解放事业至死不渝的忠诚,是他身上那种像苍穹一样高阔的精神伟力。他能直面险境,以跌倒了便咬着牙站起来,流血了便微笑着擦拭掉的态度,应付磨难,渡过难关,最终闯出一条辉煌的道路。这种英雄气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穿越历史、地域和时空的,任何时候一个有志青年都是需要的。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评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一首诗。”是的,他是一首革命的抒情诗,是一曲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赞歌,是一个声震寰宇的时代最强音!

我感谢奥斯特洛夫斯基把精彩完美的保尔推介给全世界!

在夜阑人静时,人们总能看到北京西北群星璀璨的天幕里,有一颗特别耀眼的星星,它永不厌倦地眨动着眼睛,在向人们娓娓细述着自己那战斗、劳作、爱恋、疗伤、写作的动人故事。

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空里,这颗闪亮的星星,是永远不会陨落的!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军休所 2025年8月

作者军装照

作者简介

1936年出生,1962年大学毕业后入伍。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和陕西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军事翻译家,专业技术大校军衔。

来源:大院子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