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分饱”不仅有助于避免餐后血糖急剧升高,也能防止因过度饥饿引发的下一餐暴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饮食闭环。
饮食控制是血糖管理的基础,“七分饱”的进食原则是平稳血糖、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所在。
“七分饱”不仅有助于避免餐后血糖急剧升高,也能防止因过度饥饿引发的下一餐暴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饮食闭环。
然而现实中,许多糖友陷入两种极端:
十分饱
九分饱:胃已明显胀满,虽可勉强再进食几口,但已接近身体承受极限。八分饱:胃感觉已满,但继续进食仍不会造成明显不适。七分饱:胃还未完全满,但对食物的兴趣已经开始下降,进食速度自然放缓。此时若停止进食,身体不会在下一餐前提前产生饥饿感。七分饱
六分饱:进食停止后虽不觉饿,但仍有些意犹未尽,未到下一餐时间便容易有明显饥饿感。五分饱及以下:饥饿感基本消失但仍有较强进食欲望。若此时停止进食,难以维持到下一餐便会再次饥饿,容易引发低血糖或后续暴食。对糖友来说,“七分饱”既满足能量所需,又避免血糖剧烈波动,是糖友的理想食量。
很多人因进餐时分心——如边吃边聊天、看手机或工作——等察觉到往往已经八、九分饱了。吃饭时应尽量远离干扰,专心体会饥饿感逐渐消退、胃部逐渐充实的过程。
2. 细嚼慢咽,延长进餐时间
每餐用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帮助大脑及时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快进食导致过量和血糖瞬间冲高!
研究数据:5分钟吃完一顿饭 vs 30分钟慢慢吃,血糖峰值高40%!
3. 调整进餐顺序,合理配餐
建议按“蔬菜→蛋白→主食”的顺序进食,用低热量密度的蔬菜打底可避免一次摄入过多主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4. 记录饮食与血糖反应
通过饮食日记关联饱腹程度与餐后血糖值,逐步校准出最适合自己的“七分饱”停餐时机。
“吃饱≠吃撑”。
当感觉进食速度自然放缓或者对食物兴趣减弱时,即可考虑停止进食。糖友通过持续自我观察和调整来逐渐掌握“七分饱”的节律,然后就能找到适合自身的饮食模式。
来源:糖友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