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尚“牙角骨”又火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04:13 2

摘要:朋友老王最近盘着一对象牙果手串,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堪比现代养殖象牙”那神情活像掌握了什么惊天秘密。接着从兜里又拿出一串微黄的老型珠“你说说看这是什么材质”我接过来,有分量,轻碰珠体声音是沉稳的清脆,细看有深浅粗细不均匀的纹理。我摇摇头表示的确没看懂。老王呵

曾几何时,文玩不过是我们手中转动的两颗核桃,或是腕间一串沉香的念珠。如今这圈子却似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层出不穷的新品类叫人应接不暇。

朋友老王最近盘着一对象牙果手串,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堪比现代养殖象牙”那神情活像掌握了什么惊天秘密。接着从兜里又拿出一串微黄的老型珠“你说说看这是什么材质”我接过来,有分量,轻碰珠体声音是沉稳的清脆,细看有深浅粗细不均匀的纹理。我摇摇头表示的确没看懂。老王呵呵一笑“你看不懂就对了,你又不玩这些,直播间买的,驼骨”。我非常意外的问“您信吗”老王可不仅仅是资深老玩家,早些年一直开古董店,是真正老派的古董店,他可不会轻易被套路打眼。

文玩圈之路堪称一部“材料变迁史”。由最早选一对品相称心的核桃,到后来成了“赌青皮”的盲盒,橄榄核从吃演变成雕刻,沉香从药材变成熏料。海黄和紫檀让无数木头爱好者变成森林地理学家,金刚菩提则让人对尼泊尔山脉有了画面感。

再后来画风越发出格,我印象中有一段时间京八棱小核桃柜台竟然标出千元的价格,着实让我敬而远之了好久。买串崖柏吧,老板先给你讲一段“悬崖求生”的故事,绿檀却如一匹黑马靠着自身遇光变绿的属性杀出重围,价格亲民且友好。

如今直播间里的养殖某牙、某角、某骨等材料登堂入室,直接把文玩品类再一次推上新一场的赛道。我坐在这里一边想一边码字,真是想不感慨都难。这难道不是在变相鼓励欲望?这个想法一遍遍的在心里旋转。

回溯历史,古人玩物,重在寄情养性。《长物志》有云:“玩物适情,亦足以消永昼。”明代文人以紫檀、象牙为伴,清代士大夫以核桃、葫芦为乐,无不是从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那时的文玩,是书房中的雅趣,是知己间的品鉴,有谁能想到会发展到今天这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潮。

一些老玩家盘着三十年老核桃已经很满足,一些年轻人捧着驼骨,鹿角珠串聚会间相互打卡,还说什么这叫:“环保又时髦,堪称双赢!”他们把这些融进了时尚。

有朋友笑言:“从前玩核桃是看皮质、配对,现在玩骨头是看血统、看产地,有朋友调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选赛马。”又有人接言“驼骨要分蒙古的还是新疆的,鹿骨要辨是梅花鹿还是马鹿,牛角也要看是水牛还是黄牛”。更魔幻的是,有人说养殖制品盘出包浆是“用爱感化原始野性”,立刻有人反驳:“您盘的是手串还是舍利子?”这聪明才智,知识体系,都跑偏了吧,用在正经地方上都是研究生。

文玩本就是传统文化与物质文明的奇妙混合体。我们这代人面对养殖牙骨角时,其实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当传承遇上环保,我们该如何安放那份对“物”的痴迷?

文玩之趣,从来不是攀比材质的猎奇程度与材质贵贱,而在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匠心。橄榄核之所以受我们青睐,是雕刻其上的每一刀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真正的文玩精神,是读懂岁月在物件上沉淀的语言。就像老玩家说的:“盘的是棱角,磨的是心性。”

当然,市场自有其规律。新材料的出现丰富了文玩的选择,本无可厚非。驼骨质感温润,牛角纹理别致,确实各有千秋。但倘若一味跟风,盲目追逐热点,则失了文玩的本真。

文玩是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可以是收藏、是新奇、更可以是个人风格的表达。比这些更为最珍贵的是保留一份童心,而非跟风。人与物、欲与理之间,这场喧嚣终将会慢慢平息。

下一次我们再被某种新材质吸引,不妨先问问自己:“是真的喜爱,还是......”

来源:无忧文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