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九届初中生,在宜昌、武汉经历的文革记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5 17:22 1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这不刚刚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五周年了,那史无前例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要超过六十周年了。66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就是小学刚毕业,刚刚可以混进串联的革命队伍,就是武汉人说的腰里别着老鼠子,冒充打猎的,文革发生后,俺就是在一个宜昌、武汉两

俺所经历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第一节 文革前的政治空气已经非常革命了。

【文革前的政治空气已经非常革命了】

时间过得真快,这不刚刚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五周年了,那史无前例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要超过六十周年了。66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就是小学刚毕业,刚刚可以混进串联的革命队伍,就是武汉人说的腰里别着老鼠子,冒充打猎的,文革发生后,俺就是在一个宜昌、武汉两地流窜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俺家大人是地质行业的,地质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东游西串。

【总公司设在武汉,号称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总公司设在武汉,号称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老爸在武汉,宜昌有个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机械厂,宜昌有个家,所以就是两头跑,地质行业的子弟有一个著名的特点就是到处晃荡,俺小学就读过三地四所,这不有成都市四川省地质局子弟小学、新都横南街小学、宜昌张家店小学、宜昌十中附小。读中学也是到了二地三所中学,宜昌市十一中、武汉市任家路五中、宜昌七中

文革开始前的65年,当地政治生活空气已经是非常高涨了,给我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厂家属区的大喇叭,开始了早、中、晚的广播开始翻来覆去的播放那几首革命歌曲,以往还放一些其他节目的现在统统没有了,从早上到晚上都是这几首歌曲,那个时候俺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当时到没有怎么在意,过了很多年偶然听到了一首歌曲,感觉到怎么这么熟悉?哇塞!想起来就是65年在宜昌天天听见的那几首歌曲吗?

【文革开始前的65年,当地政治生活空气已经是非常高涨了,给我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厂家属区的大喇叭】

文革期间串联兴起,很多69届初中生,刚刚够得上串联的尾巴,很多学生借机来一个免费旅游,跑到了宜昌以外的大城市,俺也想串联到哪里去呢?到武汉去,其实武汉我老爸就住在那里,严格来说不算串联,是并联,但是俺也到学校开了一个大串联证明,证明自己是参加文化大革命的学生,坐上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大货车,来到了武汉。

【到武汉之后,我们也想看看,俺们去住串联接待站,当时的任家路,还有一所举世闻名的大学武汉钢铁学院】

俺非常想看看我们串联的革命师生可以享受到什么待遇?听一些串联的回来同学讲,他们在北京等地串联享受到了非常高的政治和生活的待遇,说的我们听了是一地的口水,到武汉之后,我们也想看看,俺们去住串联接待站,看看能够享受什么待遇?当时的任家路,除了我们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之外,还有一所举世闻名的大学,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汉钢铁学院,后来的中国巨富许皮带同志,就是毕业于这个大学的。

我们二个来自宜昌的六九届的初中生,来到了武汉钢铁学院的西院,很快就找到一家外地革命师生串联接待站,当俺战战兢兢的把我们宜昌市十一中大串联证明递交进去之后,里面有个工作人员,是反过来看又倒过来看?看了证明又看公章,最后这人说到:你们是来串联的?我和王同学说到是的。这个接待人员极不情愿的给我们两个小牌子,这是接待住宿证,告诉我们说住宿在东院的学生宿舍,吃饭在学生食堂,然后还给我们两人两个金光闪闪的小像章。

我们走了之后还听见接待人员在说:踏马的这两货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接待人员的质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年宜昌到武汉主要是水运,一般串联的学生都是先到汉口的船码头,然后都是到汉口和武昌的一些学校的串联接待站,武钢钢铁学院当时在青山区任家路,基本上属于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一般的外地学生根本就不会找到这里,所以觉得怪怪的。

【我们走了之后还听见接待人员在说:踏马的这两货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两个瘪犊子家伙,就是住在武汉钢铁学院对面的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里面。哈哈,看见我们拿到了当时极为紧俏的像章之后,俺们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在到食堂会就会享受到到北京串联的待遇了。结果到了东院的外地革命师生住宿的地方一看,挖槽,这就是学生上课的教室,连踏马的床都没有一个,真是不把串联的革命的学生当一回事,比起北京来那是差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那个油不拉几的被面上都可以当理发店的烫刀布,被子里估计有一万个跳蚤妈,我们两个吓得赶紧滚蛋了】

虽然是一地的鸡毛,我俩还是走了进去,这个教室比较大,里面还有两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俺走进一看地下铺的是稻草,再看看那个所谓的被子,大概是从串联以来就没有洗过,那个油不拉几的被面上都可以当理发店的烫刀布,被子里面估计有一万个跳蚤妈,我们两个吓得赶紧滚蛋了,再也不享受这串联革命师生的待遇了。往事历历在目,这眨巴眨巴眼睛的时间,怎么就已经过了一个花甲了呢?

六十年前的事情怎么说?说什么?说的人多的很,我在长阳县青岗坪村避暑的时候,有一个枝江的老孙就跟我说:文化大革命好,就是好!好得很,我说凭什么好得很?老孙说文革时期他住在枝江江口镇,家里一贫如洗,连踏马的县城都没有去过,这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大革命以来,老孙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小将,可以免费串联,

【避暑的时候,有一个枝江的老孙就跟我说:文化大革命好,就是好!好得很】

当时老孙去过北上广,到了武汉南京广州,老孙说如果不是文革就我那个穷逼样子的乡巴佬,还是连县城都没有去过,你说文化大革命好不好?老孙的话把劳资怼的没有话说,文化大革命好不好?对枝江的老孙就是好!

我就以一个小学生,不,就是刚刚进初中生的身份和眼光也来说说六十年前我在宜昌,在武汉经历的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事情吧。我这个人有个特点,人不咋样,但是记忆力比较好,六十年前的事情可以说是历历在目。

第一节:初到宜昌

【一下船就被惊呆了,九码头沿江一带全是吊脚楼,逶迤而去十分壮观】

1963年底我们一家从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来到了湖北省宜昌市。一下船就被惊呆了,九码头沿江一带全是吊脚楼,逶迤而去十分壮观。到了宜昌以后,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老熟人就说:建议你们一定到宜昌三峡饭店去吃鱼,这是宜昌最著名的特色,四川是完全没有的,全家屁颠屁颠的到宜昌最著名的三峡饭店吃饭,花了五元钱,当时的大人还认为宜昌的生活和四川差不多。

【58年就搬迁来宜昌的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期间曾经叫过武钢鄂西矿务局、湖北地质探勘公司】

到了宜昌不久,从58年就搬迁来宜昌的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期间曾经叫过武钢鄂西矿务局、湖北地质探勘公司,为适应大区地质勘探的布局,在我老爸主持下公司搬迁到了武汉市。其实这个中南冶金地质探勘公司,在重庆的时候叫冶金部地质局川鄂分局,我父亲时任主管生产的副局长,我老爸应该不是到什么新单位,而是回老家了,不同就是离开这个单位有五年之久了,最后冶金部安排的职务是公司行政一把手,党委副书记。什么球原因?我也是后来瞎猜的,估计就是冶金部对当时的这个单位工作不满意,希望调动一个得力的干部,工作能够有起色。

按照常规说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搬迁到武汉市,我们一家就应该迁往武汉市了,宜昌就算是短期停留,算作旅游了,不过后来事情却发生了逆转,我在宜昌的旅游一呆就是八年了。起因就是我母亲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不愿意在机关工作,自愿申请到基层工作,到基层去,到边疆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64年起政治生态就已经是越来越高调了。

【在以前都是在机关办公室工作,现在自己提出来要到基层去,到边疆区,到地质系统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老妈在以前都是在机关办公室工作,现在自己提出来要到基层去,到边疆区,到地质系统最需要的地方去,地质系统的基层就是地质队,她本人又不懂地质,正好在宜昌有一个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机修厂,也算是基层了,机修厂还算是比较稳定的单位,在冶金地质系统里面,除了公司机关,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就这样我老妈到基层工作,被分配到了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宜昌机修厂任党委书记,二年不到没有过多久,她就为自己的这个申请吃苦头了。

一个只有区区四百人的工厂,说起来是县团级,其实就是一个屁!在武钢400多人就是一个车间,相当于到车间当了一个主任,关键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了之后,车间主任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天天挂黑牌子,戴高帽子,被开批斗会,别人吃踏马的忆苦饭,他们吃走资派大鱼大肉饭,整到车间扫地,俺也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关键是文化大革命来了之后,车间主任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天天挂黑牌子,戴高帽子,被开批斗会】

别小看一个只有区区400人的机械厂,中国有句老话就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这400多人“车间”各路牛鬼蛇神可不少,特别是从重庆原来的国民党反动派陪都来的一帮人,隐藏了一大批的搞阶级斗争的好手,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中纷纷亮相,把屁大一个车间级别的机械厂搞得乌烟瘴气,不久对本厂的走资派的斗争升级了,走资派原来都是打发到厂里当工人,当清洁工,斗争升级以后,要走资派充从事重体力劳动。

我老妈也分派到了一个光荣的工作拉板车,具体就是因为小工厂没有制冷机器,需要到宜昌市食品厂拉冰块。这个宜昌中南冶金机修厂到大公路的宜昌食品厂,有将近5公里,特别是还有一段上下坡,一个人拉板车是拉不上去的,怎么办?造反派分配的任务要完成啊。

【我这个14岁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个时候只好帮助我老妈拉板车去了,哈哈】

如果是在当时武钢、一冶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用一个小机动车,俗称小三马来干,大家都知道人力板车平路还好办,上坡那就很难上去了,我老妈拉不动怎么办?我这个14岁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个时候只好帮助我老妈拉板车去了,哈哈,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直接成了小走资派了。你说400人的宜昌冶金机械厂的造反派可以有一点歪到拐?

【最近看了一本大名鼎鼎的一冶造反派头领写的一篇回忆录,哈哈,说当时武钢和一冶的处级干部就有一千多名】

当然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最近看了一本大名鼎鼎的一冶造反派头书写的一篇回忆录,他说当时武钢和一冶的处级干部就有一千多名,想想看也是的啊,这么多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的当权派,怎么也踏马的斗争都斗不过来,所以一般的走资派,人家武钢、一冶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根本就没有心思和力气其斗争,只有厅局和副部级的走资派才能入别人的法眼。

来源:红四方面研究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