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非标准化商业(以下简称“非标商业”)依托其独特性、体验性与文化属性,正成为提升城市消费能级与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天津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
转自:天津日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非标准化商业(以下简称“非标商业”)依托其独特性、体验性与文化属性,正成为提升城市消费能级与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天津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样的工业遗存和鲜明的城市风貌,为发展非标商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广阔空间。
一、非标商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历史机遇
非标商业作为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突破,以文化为魂、体验为核,通过深度融合在地文化、构建沉浸式场景、精准服务目标客群,成为激发新需求、引领新消费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等存量空间”,为盘活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提供政策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为非标商业指明方向。2025年上合峰会的举办提升了天津的国际形象,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与国际接待能力加强,为承接高端消费和国际客流奠定基础。
二、非标商业在津发展的资源禀赋与优势
一是有文化底蕴。天津具有中西合璧的城市底色,兼具万国建筑、工业遗产、曲艺民俗与河海港开放基因,形成了独特的魅力,为非标商业提供文化富矿。二是有深厚基底。作为商贸重镇,天津拥有深厚商业基因,大量工业遗存与历史街区为非标商业提供丰富载体和叙事素材。三是有成熟业态。天津拥有多层次商圈体系和完备基础设施,众多新锐品牌的成功运营证明市场对差异的需求,为非标商业积累运营经验。四是有客源基础。地处京津冀核心,辐射能力强,境内外客源潜力大。居民人均收入与存款位居全国前列,对个性化、高品质消费有内生需求。
三、非标商业培育的系统路径与机制创新
首先,培育非标商业市场主体。高质量培育天津特色非标商业生态,需围绕老字号振兴、新锐品牌孵化与跨界共创三大维度系统推进。一是推动老字号焕新,打造商业新名片。挖掘“劝业场”等老字号文化基因,凝练IP价值,联动国际品牌推动传统与潮流创新融合。依托业态重构、空间焕活与数字赋能,建设文化体验与消费复合空间,引入相声、年画等非遗内容,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重塑年轻化商业地标。二是构建新锐品牌孵化体系,注入商业新动能。建设孵化平台,通过国潮秀、创业大赛挖掘高潜力项目,提供门店设计、运营管理等全栈式服务。举办创新论坛,推动知识共享与资源对接,实施品牌共生计划,开放设计、供应链等资源,构建全球化社群营销平台。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推动非遗活化与品牌创新,培育津韵新品牌。三是深化跨界融合,共建可持续生态。深化五大道、意风区等历史街区的文化挖掘与场景重塑,推出沉浸式演艺项目,鼓励用户内容共创。引进主理人品牌与区域首店,打造“夜津城”等消费节点,推动工业遗存更新,将老旧厂房改造为融合双创、艺术展演与文化研学的新文创街区,依托数字平台打通版权交易与资源对接,构建文化、科技与商业共生的可持续生态。
其次,深化非标商业内容创新。通过非标商业在空间营造、文化共鸣、社群互动与传播推广等多维度的创新体验,有效推动商业繁荣和城市影响力跃升。一是塑造文化艺术美学新空间。融合在地建筑与文化元素,塑造高辨识度美学空间,举办艺术展、音乐会等活动,吸引全球艺术家与游客。与国际旅游平台合作,将项目纳入推荐景点,提升天津国际吸引力。二是以文化价值传递引发情感共鸣。通过复刻工业遗存、历史街区,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参与的生活方式,以沉浸式互动重现历史,创设体验氛围。借助老物件展、家庭记忆工坊等形式,唤醒情感记忆点,引发代际共鸣。三是构建社群化运营生态。基于用户兴趣与偏好进行客群细分,建立垂直化社群体系,精准匹配需求。借助空间设计促进人际连接,设置可停留、高参与度的社交区域,运用可变模块化家具,提升场景功能灵活性。通过持续产出优质内容驱动用户共创,鼓励自主发起活动,强化社群归属感与黏性。四是优化传播链路,提升影响力。打通公私域流量,构建全域渠道矩阵提升传播效能,通过网络多渠道内容投放,并结合融合本土与全球元素的线下主题市集,实现精准触达。
最后,创新非标商业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的非标商业体制机制,需政府、企业及行业多方协作,共同发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结合非标商业特征与发展需求,制定精准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对创新示范项目提供财税支持;推行灵活土地供应机制,支持利用工业遗存、历史街区等存量资源实施改造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允许企业开展共享办公、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二是推动企业运营优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集成化智慧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与精准化营销;创新租赁合作模式,依据业态特点灵活采用分成、联营等机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力;加强非标商业人才引进与培育,积极吸纳文旅、互联网等领域高端运营人才,为行业注入新活力。三是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支持企业打造文化主题街区、旅游综合体、艺术空间等多元消费场景,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品牌联动。加强区域商业统筹,引导非标商业、传统商圈与特色街区差异化定位、功能互补,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提升商业可达性与便利度,促进客群流动与共享,构建示范性强的非标商业生态。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2025年天津市社科界“十百千”主题调研项目成果)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