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辆辆穿行于浙江宁波街头的公交车,因车身醒目的杜蕾斯广告陷入舆论漩涡。9月10日,当地网友通过民生服务平台投诉称,采用宁波方言的广告词"头盔戴戴牢,开车交关稳"有损城市儒雅形象,建议加强公益宣传。记者调查发现,这则标注"杜蕾斯全球销售第一"的商业广告已覆盖多条
一辆辆穿行于浙江宁波街头的公交车,因车身醒目的杜蕾斯广告陷入舆论漩涡。9月10日,当地网友通过民生服务平台投诉称,采用宁波方言的广告词"头盔戴戴牢,开车交关稳"有损城市儒雅形象,建议加强公益宣传。记者调查发现,这则标注"杜蕾斯全球销售第一"的商业广告已覆盖多条公交线路,引发持续两月的公共空间伦理之争。
在社交平台的相关讨论中,市民态度呈现显著分化。部分年轻人认为方言创意展现了城市活力,有网友留言"用本土话讲安全知识很接地气";但亲子家庭普遍担忧,公共交通工具展示生殖健康产品广告易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争议并非宁波独有,上海、南京等地公交系统此前投放同类广告时,均遭遇过"开放包容"与"有碍观瞻"的舆论拉锯。
面对质疑,宁波公交集团9月11日回应称已收到反馈,但强调广告运营由专业子公司负责。这种"运营与监管分离"的模式引发法律界关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姚志斗律师指出,根据《广告法》第九条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公共广告必须严守三条红线:禁止性暗示修辞、规避校园周边密集投放、符合地方精神文明规范。"'开车稳'这类双关语游走在法律边缘,"姚律师特别提醒,"宁波去年修订的《市容管理条例》新增条款,明确禁止在公共交通载体发布有碍观瞻的商业内容。"
事件折射出更深层矛盾。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李静分析:"当方言作为文化符号被商业广告征用,本质上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对现代文明标尺的把握。"据业内人士透露,已有三个城市暂停类似方言营销项目。截至发稿,宁波市文明办已介入评估,这场关乎城市形象与商业自由的博弈,或将重塑公共空间的广告伦理标准。
来源:河南经济报濮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