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融资七轮的明星公司,要卖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15:03 1

摘要:这起并购交易的双方都来头不小。华大九天是大名鼎鼎的“国产EDA一哥”,目前在创业板上市值达600亿元。芯和半导体也是一家国内的EDA明星公司,创立以来已融资7轮。如果交易成功,这将是国内EDA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同时,一家中国EDA巨头也在升起。

在大家期待A股IPO再次加速之际,并购热也仍在持续发力。近日,又一家IPO辅导中的公司,选择放弃独立IPO转向并购。

3月30日晚,华大九天披露了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100%的股份。

这起并购交易的双方都来头不小。华大九天是大名鼎鼎的“国产EDA一哥”,目前在创业板上市值达600亿元。芯和半导体也是一家国内的EDA明星公司,创立以来已融资7轮。如果交易成功,这将是国内EDA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今年2月份,芯和半导体刚刚在上海证监局完成了IPO辅导备案登记,仅仅一个月后就转而走上了“并购”这条快车道。

在半导体业界,这起并购也备受关注。众所周知,EDA被称为“芯片之母”,与光刻机一样,都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被海外巨头垄断最为严重的环节。目前,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三大巨头全流程、大比例地垄断全球EDA市场,地位难以撼动。虽然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百余家EDA企业,国产替代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绝大部分企业都以点工具为主,别说挑战三大巨头,与ANSYS、Silvaco、Altium等第二梯队企业也还有巨大差距。

目前,新思科技在纳斯达克的市值约6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0亿元。同时,中国已有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三家EDA公司完成上市,它们的市值加起来大约是800亿元,仅仅是新思科技一家市值的零头。

中国EDA产业要真正崛起,迫切需要走出“小而散”的局面,发展出自己的巨头,而华大九天正是最有希望的那个种子选手。因此,芯和半导体的这起并购,不应简单解读为IPO困难形势之下的无奈之举,这也是中国EDA产业继续向上突破客观规律要求。未来,这笔交易不仅将重塑国内EDA产业的竞争格局,还有望撼动全球EDA市场的格局。

海归博士创业,获上海国资鼎力支持

创立于2010年的芯和半导体(当时名为苏州芯禾),是中国最早向EDA发起冲击的本土企业之一。

芯和半导体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凌峰和代文亮,都有在“三巨头”的丰富工作经历。

凌峰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000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最初在摩托罗拉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不久后加入了一家EDA初创公司Neolinear。这家公司后来被楷登电子收购,他也进入了楷登电子工作。2007年,凌峰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创立了另一家EDA公司Physware,后来被西门子收购。

代文亮则是电子科技大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曾在楷登电子上海全球研发中心担任高级技术顾问。

尽管创始团队背景如此豪华,芯和半导体的创业之路依然非常艰辛。芯和半导体2010年成立,此时距离国家大基金的成立还有4年,半导体产业还远没有后来那么炙手可热,而EDA又是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冷门赛道,关注者甚少。代文亮回忆他创业时的想法是,他觉得“有空间、有积累,也有一些机会,我就决定还是试一试”。创业之初,芯和半导体的团队窝在一个小房间里搞研发,用了差不多4、5年的时间。

EDA工具的试错成本很高,无论是芯片设计公司还是晶圆厂,都不会轻易采用新的EDA软件。甚至,有客户还会要求付费试用。为了打开市场,芯和半导体提出的战略是,去做客户有痛点,而大厂不愿意做或者反应慢的事情。具体而言,芯和半导体选择了仿真作为突破口,这是EDA工具当中公认的硬骨头。一些同行听说芯和要做仿真,都觉得他们疯了。

另一个战略是,芯和半导体与各大EDA巨头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将自己的产品无缝嵌入到它们的主流EDA设计平台中,从而打破用户使用门槛。目前,芯和半导体已经是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和Ansys的全球官方合作伙伴。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为了更好的迭代自己EDA工具,芯和半导体还“被迫”杀进了芯片设计领域,让自己的芯片设计部门来充当EDA产品的客户。芯和半导体为此推出的IPD滤波器产品,后来还成了支撑公司发展的拳头产品。

芯和半导体能有机会发展起来,国资和产业方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5年,芯和半导体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是上海物联网基金和中芯聚源基金。

2019年,芯和半导体获得了浦东科创集团旗下张江火炬创投的A+轮投资。至今,浦东科创集团仍然是芯和半导体除创始团队外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6%。

可见,芯和半导体得到了上海国资的鼎力支持,在半导体投资的寒冬期没有因为缺乏资金而夭折。

2021年之后,由于国内半导体赛道投资升温,芯和半导体的融资形势也为之一变,节奏越来越快。在2021年、2022年的两年时间,芯和半导体完成了四轮融资,浦东科创集团、兴证投资、晶凯资本、海望资本、上汽集团旗下的尚颀资本、上海城投控股等众多机构慷慨解囊。

在融资加快的同时,芯和半导体也在技术、产品、市场多方面不断取得突破。2020年,芯和半导体发布了首个国内亚马逊EDA云平台,这一年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芯和半导体全球首发了3DIC Chiplet先进封装系统设计分析全流程EDA平台。2022年,芯和半导体成为了首家加入UCIe联盟的中国本土EDA企业。2023年,芯和半导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4年,芯和半导体推出新一代3D多物理场仿真平台XEDS和散热分析平台Boreas。

目前,芯和半导体的产品已在全球500多家知名企业成功实现商用,构建起了庞大且稳固的产业合作生态,其EDA工具已经获得了包括台积电、三星、格芯、中芯国际、意法半导体等全球主流晶圆厂的认证。

华大九天披露的交易预案显示,芯和半导体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了150%,同时录得了4813万元净利润。

一家中国EDA巨头正冉冉升起

对于力争要做“全球领先的EDA供应商”的华大九天来说,选择买下芯和半导体并不令人意外。

华大九天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拥有特定领域全流程,且在局部领域技术领先的EDA公司。这次收购,更是华大九天向全流程、全领域、全球领先的EDA供应商迈进的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华大九天的强项是模拟电路设计,芯和半导体擅长的则是射频仿真和先进封装,这正是华大九天的短板。并购完成后,华大九天将成为国内唯一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流程的EDA企业,并在部分产品线上直接对标三巨头(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

不夸张的说,华大九天肩负着中国EDA产业“全村的希望”。华大九天创始人刘伟平,堪称是中国EDA工具研发的第一人。他1988年在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读研期间就加入国家重点项目“熊猫ICCAD系统”研发团队,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EDA工具。刘伟平全程参与底层开发,亲历了从技术攻关到1990年系统发布的历程。

从复旦毕业后,刘伟平加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后更名为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历任课题组长、副总经理等职,主导EDA工具开发及集成电路设计业务。2009年,刘伟平率领中国华大的EDA部门独立出来,创立了华大九天。

十多年来,华大九天从一度濒临绝境,刘伟平甚至不得不卖房支持,到逐步发展为国内唯一能提供模拟电路设计全流程EDA工具的企业,并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华大九天在国内本土EDA企业中的市场份额占比在50%以上,是国产EDA的绝对龙头。

2022年华大九天成功登陆创业板之后,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目前市值超过600亿元,市盈率超过700倍。上市以来,华大九天的业绩也保持着高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7.44亿元,同比增长16%。与此同时,华大九天的毛利率常年维持在90%左右,堪比茅台。

但是,对华大九天来说,上市仅仅是一个起点。因为要挑战国际“三巨头”在EDA市场的地位,华大九天面前的路还非常之长。

虽然华大九天在国内本土EDA企业中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一半,但与“三巨头”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根据赛迪智库数据,2022年华大九天在中国EDA市场市占率仅为7%,而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合计达73%。

一套完整的EDA工具链包含超过90个细分环节,涉及算法、工艺模型、数据库等多个高技术壁垒领域。中国EDA企业与海外巨头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中国企业往往只有点工具的突破,而没有全流程的覆盖能力。作为中国EDA绝对龙头的华大九天,一般认为全流程覆盖率仍不足50%。而国际三巨头可以覆盖超过90%的工具链。

为了奋起直追,华大九天上市后在研发上甚至比上市前还要拼。上市前,华大九天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市后,华大九天的研发投入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提升到61%,2023年提升至68%,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73%。

而在加大研发投入之外,华大九天干的另一件事,就是利用上市的有利地位,不断展开收购。

其实,放眼全球,EDA三巨头在各自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非常依赖收购。就像前面提到的,芯和半导体创始人凌峰过去工作、参与创办的两家EDA创业公司,后来都是被三巨头所收购。新思科技是业界著名的收购狂魔,靠着上百次的收购最终成为全球EDA巨头。2024年,新思科技还宣布将以35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四大EDA工具厂商Ansys,如果交易完成,不仅将是有史以来最大EDA收购案,也是半导体领域最大的收购之一。

上市后,华大九天曾提出要采取“自研+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支持先进工艺的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EDA系统。在芯和半导体之前,华大九天已经有多笔投资落地。

早在完成上市的同一年,华大九天就以100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芯达科技,补齐了数字设计和晶圆制造EDA工具方面的短板。

2024年6月,华大九天从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等股东手中,收购了阿卡思49.7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阿卡思的核心人员来自楷登电子、新思科技等国际知名EDA公司和芯片设计公司,是国内不多的专注于芯片数字前端形式化验证的EDA创业公司。通过此次收购,华大九天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相关知识产权,也收获了阿卡思的大批在业内巨头新思、楷登有过工作经验的员工。

除了收购,华大九天也在学习华为哈勃开展战略投资,投资了亚科鸿禹、睿晶聚源、菲斯力芯等众多创业公司。

另外,华大九天不久前还宣布出资1亿元,与北京盛世智达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了一只5亿元的产业基金,目的是“快速布局EDA相关标的,打造全流程EDA工具系统”。

华大九天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综合技术实力最强的EDA企业,未来则有望成为一家真正的EDA巨无霸企业,与海外三巨头们并驾齐驱。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