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贺兰山高,闽江水长。跨越山海,携手共进。闽宁协作这座跨越三千公里的金桥,已巍然屹立二十九载。多年来,两省区持续深化协作内涵,从单向扶贫拓展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扶持延伸到社会共建,闽宁协作已成为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
编者按:
贺兰山高,闽江水长。跨越山海,携手共进。闽宁协作这座跨越三千公里的金桥,已巍然屹立二十九载。多年来,两省区持续深化协作内涵,从单向扶贫拓展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扶持延伸到社会共建,闽宁协作已成为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
永宁县融媒中心倾情推出【廿九载山海共济 新时代闽宁同心】栏目,聚焦闽宁协作重点项目、福建援宁人才风采、两地人文双向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闽宁两地担当,全方位展现协作成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福建援宁群体的故事。
闽宁两地携手29载,跨越山海千里结亲。多年来,福建援宁干部、专家学者远赴而来,用青春与担当续写山海情深。“土专家”扎根田间“传经送宝”,“智囊团”带来“金点子”和创业梦,“引路人”为学生点亮梦想……他们是扎根闽宁热土的福建援宁人。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今年7月28日,82岁高龄的“菌草之父”林占熺,再次踏上闽宁这片深耕二十余载的土地,手把手向当地农户传授菌草标准化种植技术,让这株跨越山海的“幸福草”,在协作之路上续写新篇;刘杨曦作为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怀揣着对农业科技的无限热忱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崇高使命,为闽宁镇带来了灵芝引种与栽培技术……一批批怀揣梦想与使命的援宁专家学者跨越千山万水,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深厚的山海情谊播撒在闽宁大地。
援宁干部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个情结永远不会变。”他曾是闽宁镇挂职副镇长,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李镇”。李辉钦作为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专技人才组组长,两度主动要求来闽宁镇参与援宁工作,他化身短视频“博主”推介宁夏特产,积极参与招商引资、电商公共服务等工作。像李辉钦一样的援宁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给这片热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又带走了一生的牵绊,用行动书写着奉献篇章。
援宁医生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刘臻博发挥中医骨伤科技术缓解患者病痛,黄婉真则以精湛医术守护孕婴安康——一批又一批的福建省援宁医疗队专家来闽宁镇驻点坐诊、业务帮教,为当地群众治病解忧,在基层一线传道授业,让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援宁教师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火车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丢……”永宁县闽宁第一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传出福建闽南童谣。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的音乐老师康瑾琳,通过多元教学方式教授孩子们闽南语歌曲。“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师者,同时也是一名使者,把厦门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带到闽宁镇来。”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还有众多援宁教育工作者如康瑾琳老师一般,他们积极与本地教师交流研讨、丰富课堂设计,以卓越的教育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闽宁的孩子们点亮知识灯塔。
一段援宁情
一生山海情
从“外乡人”到“自家人”
援宁人在这片热土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初心如磐 使命如炬
他们跨越山海 “双向奔赴”
延续这场跨越千里的“接力长跑”
持续书写着闽宁两地的动人篇章
编审/李曼文
责编/李灵玉
审核/马曼茹
来源:永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