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网信办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话不是开玩笑,直接指导上海网信办给小红书来了套"组合拳":约谈、限期整改、警告三连击,连平台责任人都被从严处理了。为啥这么狠?还不是因为小红书自己没当好"守门员",热搜榜上整天挂着明星今天染了什么发色、明天跟谁喝了杯咖啡这种破事
网信办约谈小红书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给那些整天靠明星鸡毛蒜皮博眼球的社交平台提了个醒,你们的“明星病”再不治,就真要凉了!
前几天网信办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话不是开玩笑,直接指导上海网信办给小红书来了套"组合拳":约谈、限期整改、警告三连击,连平台责任人都被从严处理了。为啥这么狠?还不是因为小红书自己没当好"守门员",热搜榜上整天挂着明星今天染了什么发色、明天跟谁喝了杯咖啡这种破事儿,说白了就是把"明星动态"当流量密码,结果把网络生态搅得乌烟瘴气。这事儿不光让小红书上了热搜,更给其他还在靠明星琐事博眼球的平台提了个醒:别以为流量能随便薅,监管部门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现在的网络空间,社交平台就是“带头大哥”,你推什么内容,用户就追什么风向,年轻人甚至会跟着学样。可有些平台偏不,放着好好的“风向标”不当,非要当“八卦小报亭”,明星今天穿什么潮鞋、明天跟谁吃火锅,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破事儿,硬是被算法顶到热搜前排。你说这图啥?还不就是盯着用户的注意力,把“明星动态”当流量提款机。平台倒是靠这些赚得盆满钵满,可网络空间被搅成了“明星私生活展览厅”,大家打开APP想找个有用的信息,得先扒开三层明星八卦,这体验能好?更别说带坏了风气,年轻人天天追着这些鸡毛蒜皮,谁还关心科技突破、社会议题?这哪是“风”,分明是把网络生态往沟里带的“妖风”。
看看国外的同行就知道,美国那些社交媒体巨头,推特、脸书哪个没因为虚假信息、仇恨言论被骂过?国会听证会开了一茬又一茬,结果呢?该传播的还在传播,该炒作的照样炒作。为啥?两党扯皮扯不清,资本游说团比监管部门还厉害,所谓的“监管”多半是喊喊口号。这跟咱们这边能比吗?网信办发现问题直接约谈整改,该处理责任人就处理,背后是政府对网络安全的真重视,还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这些实打实的规矩。你说哪个更管用?
从商业角度看,平台炒作明星动态就是饮鸩止渴。短期热搜爆了、广告商来了,数据报表好看得很,可用户不是傻子,你天天推“某明星机场戴了顶5000块的帽子”“某爱豆喝奶茶加三分糖”,谁受得了?最近有报告说,靠八卦引流的平台,用户平均停留时间比去年降了两成,不少人吐槽“打开像逛八卦小报摊,刷三条就想退”。流量是水,用户是船,水涨船高没错,但水要是浑得发臭,船早晚会划到别的河去。真正能活下来的平台,人家靠知识分享、生活干货留住用户,你靠明星绯闻,算法整天推这些家长里短,用户转头就去能找到干货的地方了。这种把用户当韭菜,割一茬换一茬的玩法,早晚会把自己玩死。
这次约谈小红书,其实就是给所有平台递了张“整改通知书”,别再揣着明白装糊涂,算法推荐不能只盯着明星那点破事儿。你以为删几条热搜、改改榜单排序就叫整改?真要落实主体责任,得把“流量至上”的歪心思正过来,多推点有用的干货,少炒点无聊的八卦。咱们普通用户也得拎清楚,整天刷“某明星戴什么表”“某爱豆穿什么鞋”,除了浪费时间还能得到啥?与其追着明星鸡毛蒜皮跑,不如多看看科技突破、生活技巧,这些才是真能帮到自己的东西。平台守好门,用户带好眼,网络空间才能清清爽爽,对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每天刷的每一条内容、点的每一个赞,其实都在给网络生态投票。你刷明星八卦,算法就觉得你爱看这个,下次推更多;你搜科普干货,平台才会知道这种内容有市场。网络空间就像咱们住的小区,平台是物业,得管好大门别让乱七八糟的东西进来;咱们是住户,也别总把垃圾往楼道堆。毕竟谁也不想打开手机就像进了八卦茶馆,想听点有用的还得扒开三层明星绯闻吧?你我都在这个网里,平台守规矩,用户擦亮眼,清朗空间才不是喊口号。
来源:牛顿顿顿一点号